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912|回复: 0

[发展] 女“羊倌”脱贫记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9-6-27 12: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就搬新家了,门前修起了便民桥,多养些羊和牛,好好供儿子读书,一定要把生活往‘前面’过……”张英梅的这些想法,拉近了与幸福的距离。' `0 q" ?* r6 `. P. J( w: ]
  近日,笔者来到宁强县代家坝镇何家营村张英梅家时,4间砖房主体结构已经建好,她正在码砖。院里钢结构棚子是过渡房,院坎下方一排圈舍,收拾得干净整洁。门前一座便民桥横跨河面,河水哗哗流淌。随行的扶贫干部说,别看张英梅身材瘦弱,却是乡亲们敬佩的女能人,她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3 n6 A( M. l/ k( \1 H0 n. F  5年前,张英梅的丈夫在井下打钻时被滚落的矿石砸中腰部,导致下半身瘫痪。“他住院的那几个月,我几乎天天以泪洗面,可是生活还要继续,儿子正在上小学,年迈的父亲需要赡养,现实摆在眼前,我不得不坚强。”张英梅经历震惊、伤心和彷徨之后,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从以前只管洗衣做饭的弱女子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L. N8 f& \3 P3 g% @8 }
  由于父亲和丈夫都需要照顾,张英梅只能留在家里。丈夫每月上千元术后恢复费用、儿子上学费用、家里日常花销,这些必要的开支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了补贴家用,她只好在附近打短工,维持家庭,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 _. M7 D* |# X# L, f7 w  2016年年初,张英梅家被确定为贫困户。根据政策,政府提供为期3年、最高每户5万元的产业贴息贷款。“我们家有60亩林地,还有3亩耕地,周边环境适合养羊,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这些优势做产业呢?”想到这,张英梅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6 @% E! l/ d& M9 A$ a6 ~9 \" w
  2016年3月,张英梅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再向亲友借款7万元,在自家门前修建了80平方米圈舍。10月份,她花3万元买了40只山羊和小尾寒羊。之后的数月里,她小心翼翼地照顾这些小羊,从打草、配料到清扫圈舍,每个环节都不敢马虎。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张英梅向宁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申请到贴息贷款5万元,有了这笔贷款,她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 _; T7 p0 N; j! z  为了养好羊,张英梅购买了电脑和养羊书籍,随时从网上了解养羊知识。“这些羊白天我就赶到坡上去吃草,晚上回来喂些青草、包谷壳等,秋冬育肥的时候会加一些玉米面,家里这几年存了1500公斤玉米都喂光了,后面还得再买些……”张英梅说。9 g4 A9 H, b5 h. }
  2017年,张英梅家的羊由最初的40只增加到70只,当年卖出20只,净收入1万元;2018年卖了25只,收入1.8万元;今年,家里存栏32只。
+ K' ^( z+ [" o' C  今年2月,张英梅拆除了3间土坯房,在原址新修了4间砖房。看着主体已经建好的房子,她露出了笑容:“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依靠养羊修起了新房子。”* Y) r* |$ ~# c6 Y: h
  为支持张英梅发展养殖产业,也方便周边10余户农户出行,2018年11月,村上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投资6万元在张英梅家门前架起了20米长的便民桥。6 x3 Q1 U5 ~4 C1 m# l
  “没有桥的时候,我们踩着石头过河,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河里。遇到下雨天涨水,只能着急看着河水不能过。”张英梅说,“现在好了,政府给我们修了桥,我准备把羊养好,再养些牛,早点还完贷款。我还要把养殖技术传授给乡亲们,让大伙都把贫困户的‘帽子’摘了。”(汉中日报通讯员李长波杨洁)* Q* Y! E) ?- C8 Q, d: N1 |" e

5 o* N% U1 b6 @0 Q. v) T  w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