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865|回复: 4

[养生交流] 十人九湿!如何能快速、有效地排出湿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3 20: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的皮肤会感到搔痒吗?会长青春痘、湿疹吗?头脸经常油腻吗?你的身体会出现肌肉酸、沉重和红肿疼痛吗?你会有肩颈椎疼痛、腰痛、关节炎的症状吗?你的大便会不会便溏便粘?你的肺会多痰吗?你有妇科炎症(阴部潮湿、白带异味)、男性阴囊潮湿吗?……如果上述有任何一个问题困扰着你,你都应该警惕自己是不是被湿毒缠身了!!!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哪些表现证明你的体内有湿毒?湿毒对身体会造成哪些危害?十人九湿,究竟该如何排出体内湿毒?看看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文章吧,相信会有收获的!
  湿毒有哪些表现?
  ○会出现口臭
  口臭是口内出现污秽的气息,这往往是由于肺、脾、胃等部位积存了太多的湿毒造成的,这些东西长期淤积在人体之内时间长了就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比如口腔溃疡、龋齿等与口腔相关的疾病以及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从而导致了口气不清爽,甚至是口臭的发生。
  ○皮肤出现瘙痒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系统,平时皮肤上面的汗腺和皮脂腺等都会通过出汗或者是出油的方式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这种排毒能力是其他器官无法实现的,但是由于外界的刺激、生活不规律以及情绪紧张、惊恐等负面情绪的出现导致人体的内分泌出现问题,使得皮肤的排毒功能受到影响而减弱,时间长了就可能导致毒素堆积在皮肤里面,出现了瘙痒。
  ○身体感觉到困乏
  毒素一旦在人体内堆积就会导致人体的各个器官的功能受到影响而减弱,人体的功能一旦出现了失调就会导致原本能够供给的营养和氧气都出现减少,于是人体就会总是感觉到非常疲惫,总是觉得无精打采的。
  上面这三大症状一旦出现,往往就意味着身体内的毒素堆积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积极地进行排毒才行。除此之外,体内湿毒的程度还可以分成五级,分级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一级湿毒:在表皮。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头脸油腻、长痘。
  二级湿毒:在肌肉。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级湿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湿,俗称风湿。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湿毒:在脏腑(子宫、卵巢、脾胃、肺)。症状:脾胃虚弱,便秘,多痰,妇科炎症。
  五级湿毒:在身上(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
  如何准确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
  《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气会首先造成脾虚,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脾虚之后还会造成胃弱,肾虚,肺弱,气虚,肠胃排泄问题,而湿气的症状恰恰是这些重要器官功能减弱之后的反应。
  十人九湿,如果你想进一步准确的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耐心看完下面6条:
  1、胸口闷,喉咙有痰(肺弱)。
  2、大便糖稀,不成形,小便排泄不畅。(肠胃排泄出了问题)
  3、困乏无力,无精打采,怎么睡都睡不够。头晕犯困。(说明气虚,阳气不足)
  4、体重逐年增加,肥胖水肿。偏瘦的人也会有小肚腩(说明脾虚,因为脾虚是导致肥胖的主因)。
  5、胃胀,胃难受,多吃点东西就成积食,大腹便便。(胃弱)
  6、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肾虚)
  如何快速有效地排出体内湿毒?
  ○坚持运动排湿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体内有湿毒的人往往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因此不爱运动。而越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湿毒的问题就会越严重,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因此日常一定要注意加强运动,因为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要感觉越懒越要运动,比如说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饮食要清淡
  研究发现湿毒和平时和“三高”饮食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特别是一些油腻而又不好消化的食物、油炸食品、甜食等都有可能使身体产生更多的过氧化物加重湿毒的症状。此外一些生冷的,冰凉的食物也会影响到人体消化功能的吸收,从而加重湿毒。
  因此,建议日常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同时要尽量减少凉性食物的摄入,如果要吃寒凉性食物的话,建议在烹调的过程中加入如辣椒,生姜等温性的食物。如果湿气缠身,吃下面这些除湿食物,能有效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单独吃薏米或者家里有粉碎机的打磨成粉可以像冲芝麻糊一样冲着喝,比煮粥效果更胜一筹。
  红豆:可以补血,亦可以除湿。中医角度来说,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用红豆煮水喝,或者加上黑豆和绿豆一起煮水,可以很好的排出体内的湿气。
  玉米须叶:挑干净的玉米须子和玉米叶子一起煮水,多煮一段时间就喝那个水即可。但是最好不要睡前喝,因为有利湿作用很容易因为睡觉而续集体内,导致湿气没除掉反而更加严重了。
  苦瓜:气味苦、无毒、性寒,入心、肝、脾、肺经,具有清热祛暑、明目解毒、降压降糖、利尿凉血、解劳清心、益气之功效。由于苦瓜内含奎宁,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可用于治疗热毒、疖疮、痱子、湿疹等病症。此外,苦瓜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预防坏血病、保护细胞膜、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保护心脏等作用。
  ○避开潮湿环境
  研究发现在春季,夏季都是湿邪入体的高发季。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季节的湿气较重。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应留心以下几个容易造成潮湿的因素:
  1.避免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生活。不要住地下室;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平时要避免淋雨,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特别是冬季有雪或者霜降的情况更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
  4.洗完澡后要马上、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5.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多开窗透气。平时也要积极开窗,使用空调不要把空气的湿度调得过多。
  6.要经常把裤子,衣物拿到太阳暴晒。
  ○穴位贴敷
  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
  据载: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亏损,骨痿身瘦,阳气虚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常多疾病。
  若常贴涌泉穴,兼贴肾俞、关元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脚气、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此后渐渐流传于民间,经现代科技改良制成药包贴涌泉穴叫足贴。此方比其他方法祛湿效果要好。
 楼主| 发表于 2018-9-16 18: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湿气不除,30岁的人,40岁的脸!2个祛湿秘方,去湿气排毒素
        古人常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又称湿毒)遇寒则湿寒,遇热则湿热,遇风则风湿。湿气缠身,则虚不受补,如隔山打牛,同时也是诸多慢性病的根源所在。所以,对于湿气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千万不能大意 !下面让我们来知己知彼,了解一下湿气吧!
        湿气分为哪两种体质?
        湿热体质
1、舌苔:舌苔厚,多偏黄
2、口味:口苦、口干
3、性格:易急躁发怒
4、面色:面部易出油,易生粉刺、青春痘
5、全身:手脚易出汗,全身粘滞不爽,易燥热,有体味
6、大便:大便粘,不易冲干净,或有便秘

        湿寒体质
1、舌苔:舌苔厚,多偏白,有齿痕
2、口味:口粘发甜,食欲不振
3、性格:易消沉,没精神
4、面色:面部易出油,面色晦暗,眼睑浮肿
5、全身:身体沉重,头晕胀闷,多痰易浮肿,多粘汗,易胸闷,冬天怕冷,手脚冰凉
6、大便:大便粘,不易冲干净,稀软不成形
        老中医推荐的祛湿方
        1、肚脐贴
        当然,除湿毒,还有个更好的妙招!这个可不是吃的,而是贴的!用花椒、桂圆、艾绒睡觉前贴肚脐,多年的湿气都能排出体外!花椒、桂圆、艾绒,都是热性食材,而且是天然材料,放在肚脐,身体就能吸收它们的热性,随着热性进入身体,提升阳气,寒湿自然会被逼出体外。
        它的做法很简单:花椒六七颗、干桂圆一颗(桂圆去壳去核),加一点艾绒,和在一起一同打碎。睡觉前,放在肚脐里,用胶布贴上,第二天起床后揭掉就可以了。这个是一次的用量,一般需要多贴几天,才会有效果~
         2、陈醋加姜食疗法
        要是你觉得肚脐贴比较麻烦,那我们来试试家家都有的食材,帮助我们祛除湿气吧!
        做法:选新鲜生姜,陈醋一瓶;生姜切成薄片,放进罐子里,倒入陈醋。这个时候,醋一定要倒满,没过生姜;用保鲜膜封好口,盖上盖子,密封结实,放到冰箱里。
        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尝到美味的醋姜了~早上吃陈醋加姜,不仅养生还能开胃~不过最好搭配着养生粥一起,一片姜一碗粥,赶走体内湿气不用愁。
        健康小贴士:
        1、多运动,运动可强健身体,防止湿气进一步伤害,同时排汗可以助排湿。
        2、可进行适当汗蒸,但不建议多次,会伤及体内津液。
        3、腿上有个祛湿穴,足三里可助祛湿。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10: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肥胖的根源在于气虚,活血化瘀才是关键

  所谓治标不如治本,治病要先求因,减肥亦是如此。只有找到肥胖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中医认为,肥胖是一种虚证,其根源为气虚,宋代杨仁斋就曾提过:“肥人气虚生寒。”另外,我们还常说,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气赖血以附,血为气之母,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要想减肥,活血化瘀是关键。那生活中有什么好的措施有助于活血化瘀呢?一起来了解下!
  肥胖
  根源在于气虚曾有一篇文章叫做《中医告诉你为什么吃水果不减肥》,里面曾经提到肥胖是为虚证而非实证。一般来说,肥胖者多气虚、阳虚、痰湿。宋代杨仁斋就曾提过“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的观点;转至清代,名医叶天士指出“夫肌肤柔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惟多痰多湿”,由此可见,肥胖的病理属性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故减肥要以加法为主,补气补阳,活血化瘀是为关键。
  气虚
  肥胖的根源在于气虚,活血化瘀才是关键
  为什么会导致肥胖
  所谓气虚,是人体虚证的一种。在中医中,虚证与实证相对,共有气血、血虚、阳虚、阴虚四种,各种虚证病因不同,所呈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其中气虚一般是指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中医临床上,气血的具体症状多表现为免疫力低下、身体虚弱、四肢无力、头晕、呼吸短促、运动易出汗等。
  “为什么气虚会导致肥胖呢?”
  在中医中,气为宏观的概念,具体还可分为肺气、肾气、肝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这些气存在于人的五脏六腑之中,是人体内外各种活动的原始动力。人体一旦气虚,机体脏腑功能便会减退,使得脾胃受纳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分解失职,肺不能主治节、朝百脉,肾无法藏精纳气调水。各脏腑功能失健,所食之物便不能被有效利用,人体既未吸收到相应的营养物质,也没有将代谢的废物及垃圾排出,对于该气化的物质也未进行气化。结果,这些没有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成脂肪,滋于皮下,造成肥胖。
  如何快速判断气虚?
  气虚除了会出现肥胖、有气无力、心虚胆小、无精打采等症,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人的舌头来判断这个人是否为气虚。如果一个人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又有肥胖之症,多半可以判断其为气虚。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常说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但根据中医临床经验,很多患者都会出现气血皆不足。中医常说:“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变成了身体里的邪火。所以对于气虚者,一般要气血双补,而对气虚肥胖者,要以活血化瘀为重点。
  活血化瘀是减肥关键
  在中医中,减肥虽为“减”,但我们更讲究做加法,既然肥胖根源在于气虚,那么减肥就要先补气、补阳,阳气足,则气化功能增强,痰饮浊毒水饮等可自动排出体外。早在《灵柩·卫气失常》中就曾将肥胖者分为膏型、脂型和肉型3种,其中膏型、脂型肥胖的原因在于痰湿,肉型肥胖的原因在湿热。所谓痰湿,其实指患者身体内有痰和湿,二者相互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导致气虚,造成肥胖。《说文解字》中说:“凝者曰脂,释者曰膏”,意思是说,凝聚在一起的肥肉叫脂,松软的肥肉叫膏,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所以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膏人”。湿热,则是指身体内的湿和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从而造成了气虚,造成肥胖。《灵枢·卫气失常》中说:“肉人者,上下容大。”这类胖子圆乎乎的,浑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古人称这类人为“肉人”。
  正如叶天士所说:“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无论是膏型、脂型还是肉型,其减肥重点无非除湿、祛痰、清热,最终的结果便是活血化瘀。在食疗中,活血化瘀的食疗方非常多,本文推荐海带绿豆汤,方便易做,亦可有效除湿、祛痰、清热,活血化瘀。
  海带绿豆汤
  食材:海带(15g)、绿豆(15g)、甜杏仁(9g)、玫瑰花(6g)、红糖(少许)
  烹饪及食用方法:将各种食材一同如果,加水,熬汤,最后加红糖调味,一日一次,25天左右为一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软坚消痰
  备注:海带性寒味咸,归肝、肺、肾、胃经,软坚化痰,祛湿止痒,清热行水等功效,对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铅中毒、水肿等皆有疗效;绿豆,性凉味甘,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对于高血压、水肿等皆有疗效;玫瑰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脾经,具有行气解郁,活血止痛等功效。红糖可中和海带、绿豆的含量。
  结语:
  肥胖之症,古已有之,与其他病症一样,也需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减肥效果。尤其是依靠果蔬减肥的朋友,更需注意,寒凉食品驻湿,长期如此不仅不利于减肥,还会积痰致胖,故减肥要做加法,补气补阳才是根和本。(云南中医)
发表于 2018-10-3 20: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1个穴位,对湿气有“奇效”,不出10天,湿气再也没出现
        秋季多雨潮湿,很多人一遇到这种潮湿天气,就会发现自己整天困乏无力,无精打采,早上起床困难,喜欢懒床,头晕脑胀,好像得了什么大病一样,有些发现自己食量变化并不多,但体重却明显增加,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细细查究,原来这些都是湿气搞的鬼!
        祛湿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1、艾灸解溪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2、艾灸丰隆穴,丰隆穴是脾胃虚弱湿重艾灸重点,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3、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4、艾灸中脘穴,中脘则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可治疗胃痛、恶心、腹胀等。内关则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之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

        仰卧姿势,用点燃的艾条在以上这几个穴位上温灸,每穴5分钟,以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每日1次,10次一个疗程,此方对缓解胃痛有帮助。
         5、艾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a
0 0
  @ME: 
发表于 2018-10-17 08: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泡脚驱寒祛湿?
  1、生姜祛寒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适应症:适合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
  2、艾草温肺
  艾草性温、味苦、无毒。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艾草泡脚的方法和生姜泡脚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脚,煮法与前面提到的相同。
  适应症:适合腹痛、痛经、宫寒、小肚子大的人使用。
  3、花椒
  花椒泡脚具有杀菌防流感、解乏驱寒等作用,能通血脉、调关节,是老中医不外传的保养秘方。花椒泡脚,方法很简单,用一个面部包50克花椒仿佛水中泡脚即可,花椒可以反复利用。
  适应症:适合早起刷牙有干呕感觉、便便粘马桶的人使用。
  小小1贴,祛湿排毒驱寒功劳大
  大家都知道,中医治疗寒湿、湿邪、湿毒一直都是最佳选择,我国中医药的膏方是治疗慢性病的最佳治疗手段。
  而目前最受大众认可的【天香青湿贴】,就是此类膏贴中的典范。其传承于明代正德年间,传统中医世家—明家,其含有主料8味,龙涎香、茯苓、丁香、肉桂、艾绒、花椒、人参、桂圆并专门选用香油加纯,熬制7天而成。可以有效祛湿,调理脾、胃、肺、肾,清除体内垃圾。9成以上的患者使用2周左右,就会看到身体明显的效果。无论从功效还是使用难易来说,都是祛湿的上乘选择。在网络发展迅速的今天,足不出户就可收到。
  4类人泡脚需要注意
  1、心脑血管病患者
  此类人泡脚时水温不宜过热,一般在40℃~45℃为最佳;时间也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即可,否则将导致大脑和心脏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
  2、脚气患者
  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宜泡脚。
  3、刚喝完酒的人
  刚喝完酒后泡脚,会对心脏和消化功能不利。泡脚后,足部血液循环加快,会影响肠胃对酒精的消化。喝酒后一两个小时再泡,则会减缓颅内压,反而对身体有利。
  4、老人、儿童
  老人泡脚的时间不要过长,会引发盗汗、心慌。孩子的脚如果不是很凉,也没必要泡脚。人体足弓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此时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长此以往,会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风险。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