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444|回复: 4

[职场那些事] 读1000句文案,不如记下这10个公式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8-9-5 15: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总说,文案是经过对目标受众的细致洞察,发现痛点而写出的句子。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抓住了痛点、有了内容,却缺乏有意思的句式载体。
  今天女王为大家总结几个文案句式,虽然不是一网打尽,但也能让你免去为了一句文案抓破脑袋的痛苦。
  01.不是....而是....
  或许你感觉到了,这是一个在文案里使用最多的句式,也是最容易想到的句式。
  高考决定的不是人生,而是后来与谁开启了故事。——江小白
  快乐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花费得少。——全联
  青春不是一段时光,而是那一群人。——江小白
  不是现实支撑了你的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你的现实——北大宣传片《星空日记》
  类似的还有:
  赢不是一切,改写历史才是。——NIKE
  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农夫山泉
  我不是天生强大,我只是天生要强。——蒙牛
  02.不必...不必...
  并列否定的句式,在很多长文案里使用过。
  你不必把这杯酒干了,你不必放弃玩音乐,你不必改变自己,你不必背负那么多,你不必成功。——京东
  他不必再搏一枚总冠军戒指,他不必在打破30000分纪录后还拼上一切,他不必连续9场比赛都独揽40多分,他不必连全明星赛总得分也独占鳌头,也不必为一场胜利狂砍81分......——NIKE
  03.想...先要...
  想要知道自己是谁,先要忘记别人给的答案。——CCTV世界杯
  要捡起心中的梦,先放下手中的碗。——方太洗碗机
  04.多数人...少数人...
  这个世界,多数人想要,少数人敢要——饿了么
  多数人知道,少数人了解——保时捷
  05.所有....都...
  世间所有的内向,都是聊错了对象。——陌陌
  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放手。——《向往的生活》
  所有的光芒,都需要时间才能被看到。——锤子手机
  06.从前...现在...
  从前羞于告白,现在害怕告别。——江小白
  以前什么都无所畏,现在什么都无所谓,——红星二锅头
  07.再....也....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微信公众号
  再奢华的建筑,也无法替代亲情常伴的温暖。——万科
  08.与其...不如...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腾讯微博
  与其在原地回忆惊天动地,不如出发再次经历。——路虎
  09....不可怕...才可怕...
  30岁不可怕,日复一日的30岁才可怕。——金立手机
  现实不可怕,接受现实才可怕。——红星二锅头
  没有物质的生活很可怕,但只有物质的生活更可怕——超能洗衣液
  10.哪有...只是...
  哪有念念不忘的爱情,只有兜兜转转的黑头——美图美妆
  哪有什么天生如此,只是我们每天坚持。——KEEP
  没有人是工作狂,只是不愿意输。——钉钉
  上面这些文案公式,看似简单老套,与有趣的内容相结合后,就成了我们口中的扎心文案。或许对于文案老手来说,早已不屑一顾,但对于新手,学习初期的套用模仿总是必不可少的。(广告女王)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15: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9大角度入手,教你告别讲道理式朋友圈文案!
 
  常有小伙伴在后台询问:
  如何才能像邬老师一样写得一手好文案。
  细心观察过的朋友就能发现,
  好的文案从来不跟客户讲道理,
  只和客户讲故事。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
  咱装修公司的日常朋友圈文案
  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拓展思路:
  品牌故事
  要想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其从大而堂皇的角度,不如从细节处入手,多写细节、多用案例。用数字去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A.型材/工艺:
  i.每一颗螺钉,沐浴三次防锈漆。
  ii.乳胶漆,经历40000次擦洗,不露底漆
  iii.这是一个酷热的夏天,热得令人窒息。感恩这个夏天,验证了我们的型材。42°,不变形。
  B.创始人故事:
  i.褚橙: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C.消费者故事:
  i.我叫XXX,来自四川。饭桌上的大汗淋漓,比任何时候都过瘾。家人说,巴适。
  ii.我叫XXX,来自陕西。可擦洗40000次的乳胶漆,让女儿的童年可以随意写写画画。妻子说,舒坦。
  iii.我叫XXX,来自黑龙江。年夜饭的饺子皮儿,橱柜上就擀得开。老妈说,好使。
  观点、痛点、痒点
  你的观点即你的卖点。不同的家装公司的侧重点都不同,有重设计的、重施工工艺的..这就是公司产品区别于其他公司的关键点。或者从客户装修中的痛点的改良方案,和装修中客户痒点的实现可能入手,也是客户会有触动的文案。
  A.设计观点:
  i.漂亮的方案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ii.你都没有生活,如何给别人设计生活。
  iii.生活越是难捱,越要装得精彩。
  iv.房子,装出来不止房子。
  B.工艺观点:
  i.工艺,就要内在美。
  ii.我们不是在做装修,我们是在做学问。
  C.经营观点:
  i.别人在等客户,我在等朋友
  ii.我们不是在做装修,我们是在做学问。我们不想做五百强,我们只想活五百年。
  D.居住观点:
  i.你那么美,别住丑房子。
  ii.装修时,多数人随波逐流,少数人引领潮流。我是XX,家居少数派。
  iii.与其梦想地惊天动地,不如来一次XX装饰的经历。
  iv.别人在等客户,我在等朋友。
  v.不想被平庸击碎,屋内住得漂亮;不想被现实打败,屋外就是擂台。
  触发利益
  让客户感觉到选择你们对他们有什么直接好处,或者说你能对他们有什么帮助。
  A.对业主有什么直接好处:
  i.每一张木工板,都经历了长白山雪水的滋润。
  ii.每一张图纸,至少都要改三遍。每一套图纸,总监至少审稿三遍。
  iii.别让这座屋子,只花了你的钱,没花费你的爱。
  iv.除了想象,什么空间都不要浪费。
  B.选择我们对他的帮助:
  i.普通的改变,将改变普通。(工艺升级)
  ii.最快抵达家的速度,思念,或者XX装饰。
  iii.投资任何产业,也不及投资在家里,除了收获美宅,还有爱。
  iv.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昨日的梦境,此时此刻的云,二十来岁的你,懂你的我们。
  v.为了看这个世界,你已经走过了太多地方;现在装修这个家,让脚步停一停。
  vi.给家人的,再好也是对的。
  vii.省钱装修太辛苦,装修省钱才靠谱。 (来源:六甲中作者:小六)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8-9-5 15: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级营销人偏爱的11个营销技法,每一个都是杀手锏!
  多年前,传奇营销人、巨人网络集团董事长史玉柱说过一句话,我印象深刻:
  营销是没有专家的,唯一的专家是消费者,就是你只要能打动消费者就行了。
  有经验的营销人很少会为了策划而策划、为了创意而创意,他们总是擅长在消费者身上找到突破口,然后再作用于消费者。
  当所有的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的时候,人性总是存在。对于消费者心理的洞察总是能帮助他们攻破难题,推动营销的成功。
  这篇文章,老贼想与你分享11个人性使然的营销技法,它们具有普适性,可以灵活的运用在营销、运营、文案等各个方面。
  1、社会证明总是有用
  当人们对于自己某个行动不太确定时候,通常会了解周围其他人是怎么做的,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参考。
  人们天生就倾向于做其他大部分人都在做的事情,甚至即使这个行为是社会所不允许的也愿意。我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便与大多数的人站在同一阵线。
  你要告诉消费者,和他类似的人,都在做这个事使用这个产品,这样他就很可能也去抢着做。
  比如:客户现场证明、客户视频、客户音频、客户证言、网页评论截图、客户手写信等等。
  最好是能够为潜在客户创造一个真实的场景感受,让现有客户有机会提供最有力的证言给潜在客户,如:研讨会、客户答谢会、组织各种主题活动等。
  比如现在很多培训机构会定期做一些成果汇报活动,现场会有老学员的表演和致辞,一方面是老客户维护,另一方面也让潜在顾客能现场感受。
  并且,提供客户见证的人跟目标人群越相似,说服力就越强。最好是能让目标人群看到自己的身影,能够引起共鸣。
  2、太多选择未必就好
  当消费者面对过多的选项时,可能会觉得决策过程让他们很困扰,从而增加了购买本身的决策成本。
  因为选项过多就会产生很大负担,要花更多时间去思考在这么多的选项中,哪一个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会一个个去分析,一个个进行对比,这中间又得消耗大量的脑细胞。
  每个人都想做最明智的选择,慢慢地,选择带来的各种焦虑感、不快感甚至超过购物本身的快感。
  最终,想着想着,你的决策力和兴趣就下降了,选择放弃的可能性就上升了,干脆不买了,烦。
  国外有一个经典的果酱实验,实验者向消费者提供试吃机会。实验分为2组,一组有6款果酱可以试吃,另一组有24款果酱可以试吃,吃完全部都可以任意购买,而且是低于市场价格。
  结果,在有6款果酱的组中,有30%的试吃者选择了购买,而在有24款果酱的组中,只有3%的人最终选择了购买。
  原因很简单,低决策成本造就了高的行动数量。
  24款果酱看似更加诱人,但其实无形之中给消费者增加了最终决策成本,选择起来很难,太费脑筋了,最后干脆放弃了购买。
  3、消费者眼里的折中选项
  这还是一个选择问题,在面对众多的选项后,为了避免大脑的劳累,一般我们会最后选择折中选项。
  也就是我们会选择介于“满足最起码的需求”跟“可负担的最高成本”之间的选项。
  比如当我们必须在2种相似产品之间做出选择时,通常会退而求其次,选择相对便宜的或者说性价比更高的。但是当必须在3种相似产品之间做出选择时,往往会由选择最便宜的转变成选择中等价格的。
  而这里也就是敲黑板的地方:当选项不是很多的时候,消费者总是会卖力寻找一个折中选项,你要做的就是突出折中选项。
  苹果在发售定价为349美元的Apple Watch腕表时,为了让这个价格看起来合乎情理,苹果是怎么做的?
  他们同时推出了价格区间下至349美元上至17000美元的38个不同版本的产品。这个17000美元Apple Watch腕表的存在,让349美元的这个定价看上去“实惠”了不少。
  4、注意,免费也要要强调价值
  如果你想为某一项服务或产品提供赠品,用来促进转化。
  如果你想用免费营销的方法,来为产品或服务提供大量的流量。
  我想你肯定能吸引到大家,老贼只有一个建议,就是不管是赠品还是免费,一定要塑造其价值,并且要让用户get到。
  一定不要为了赠送而赠送,也不要为了免费而免费,你的用户对一个东西感兴趣一定不仅仅是因为它免费或是赠送,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它的价值。
  还有,不要轻易用“免费”二字,只是免费太显浪费了。比如:“免费试用扫地机器人”,这样就弱很多。
  如果这样呢?“你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体验原价1888元的扫地机器人”。
  5、越是利用恐惧做营销越要科学
  恐惧一直都藏于人的心底,且容易被激起。
  但是很多人做恐惧营销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些错误:
  1)当营造恐惧感时,却未告知明确的解决方案。
  2)营造的恐惧场景,你的用户压根不在乎,完全就是自己吓自己。
  3)有恐惧敢也有解决方案,但是解决路径不明确,看着就好难实现,最终用户知难而退。
  4)总是喜欢着眼于未来的恐惧,而忽视了眼前的威胁,要知道:相对于未来的损失,人更在乎眼前可能的伤害。
  5)恐惧的坑挖得太大,自己的解决方案根本填不了,也显得不靠谱。比如你说现在的年青人没有梦想了,而解决方案是要骑小黄车,这也就太扯了。
  对于恐惧营销,之前看过一个“保护动机理论”,里面就有一个科学的恐惧诉求设计方法:
  1)威胁严重性(吸引注意)——该威胁如果真的发生,到底有多严重?
  2)威胁易遭受性(引发恐惧)——该威胁发生的可能性高不高?仅仅严重还是不行,需要说明很有可能发生,这才会激发人们恐惧感。
  3)反应效能(合理方案)——你的解决方案是否真的可以有效降低威胁?如果消费者认为你的方案并不能消除威胁,那就是一场空。
  4)自我效能(易实施性)——这个方案是否容易实施?是否很容易做到?即使你的解决方案靠谱,但如果消费者觉得很难被执行,那他们也会直接放弃。
  这样,一个完整的恐惧营销设计就做完了,而且相对更加科学。
  6、门口的一小步策略
  过高的目标往往会让人放弃,只要先设定一个低难度的目标,当达成此目标之后,完成最终目标才有可能。
  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
  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
  而这就是所谓的登门槛效应,老贼可以肯定的说,每个人应该都受到过登门槛效应的影响!
  在营销里,消费者一般都是很难直接接受你最后的目标的,这往往需要他们大量的成本,包括金钱成本、形象成本、信任成本、行动成本、学习成本、健康成本、决策成本等等。
  我们需要目标人群慢慢地登门槛,先设定一个他们欣然接受的门槛,然后他们走出第一步,一旦他们接受并产生兴趣或满意了,那之后就有更高的可能接受更大更高的要求。比如:
  给消费者送体验装或免费体验产品;
  卖课程,可以先交1元钱听课,觉得不错再购买;
  购买商品可以分期付款;
  要用户付钱很难,不过和他聊聊天很容易;
  卖产品很难,先关注公众号就容易多了;
  下载APP有难度,先体验小程序就简单很多。
  ......
  再比如高级点的:
  你对我的产品不感兴趣,我先给你讲创业故事;
  你还不想买我的手机,那这样,我们先聊聊情怀让你接受;
  充值10000就可以获得最高权益,充值100也可享有优惠;
  原价or打5折?但是你转发10个好友才能享受5折;
  买家具好难决策?要不你先来宜家在床上睡一觉;
  你不喜欢广告不喜欢销售?那我和你做朋友吧。
  ......
  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本质上都是让用户先跨出第一步,登上门槛。
  7、给用户贴上标签
  给用户贴上标签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在线下销售用得特别多,比如说:“你是一个好爸爸”、“听说干您这行的都很有钱”、“您对家人一定特别好”......这些都是贴标签。
  然后人们就很有可能按照这个标签去要求自己,以便达到一致性。
  贴标签即是将某个特质、态度、信念、习惯等贴到某个人身上,然后对这个人做出一个与该标签一致的要求。
  结果,他也会表现得与标签一致。你说他是“一个非常诚信的人”,结果他确实变得非常诚信了。
  8、主动亮出你的缺点,也可以创造效益
  我们在指出产品的一个轻微缺点的时候,可以创造出一种认知,让大众觉得这个公司这个产品是值得信任的。
  完美的东西大家反而不行,而抛出几个不痛不痒的点,与产品本质不冲突,而且还可以提升用户的好感度。
  这个也是非常符合现在互联网品牌发展趋势的。
  现在大家青睐的未必是大品牌,而是他们喜欢的,他们认可的品牌。
  这样的品牌并不是完美的,他们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再是过去品牌那样每天都是树立高高在上的形象,一点缺点都不能有。
  而当你有缺点的时候,更容易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他们也能接受。
  9、相比得到,人们更害怕有损失
  人们面对类似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这是因为比起收益带来的快乐,我们更在意损失带来的不快乐。
  当决定自己的收益时,人们倾向于规避风险。而当人们面对损失时,一个个都变的极具冒险精神,都是寻求风险的冒险家。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1)100%的机会获得10000元。
  2)70%的机会获得30000元,30%的机会会一无所获。
  你更倾向于1还是2?
  结果人们更多愿意选择豪无风地获得10000元,而不会选择有80%的机会赚到25000元(明显更多),因为20%的可能啥都没有,这损失太大。
  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后来被《时代杂志》称为“近三十年来,最大的行销失败”。
  当时,可口可乐看到更多的人喜欢甜度较高的百事可乐,所以经过市场调研后,全面停产了旧口味的可口可乐,开始采用新配方,生产甜度较高的可口可乐。
  结果,消费者们完全不认同,也不买账。
  当真正全面停产原口味的可口可乐,喝了几十年的老口味突然失去了,消费者当然受不了了,损失太大。
  所以,现在常见的营销方式有2种:一种叫建立美好未来。就是不断给你塑造使用产品之后的获利,让你不用感觉会损失很多。
  而另一种比较直接,叫不断强调损失。就是不断告诉你不用的后果,你会失去很多。
  比如,不要说“可以省下多少钱”,而要说“如果不使用,你会损失多少钱”。
  不止如此,损失规避心理里面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捆绑损失原则。
  比如很多商家会说“买3999元电脑,送耳机、送高档鼠标垫、送免费1年上门维修”,而不是把耳机、上门维修等价格都一个个标出来?
  同样是花3999买了这一堆产品和服务,为什么要把某些部分说成是“免费”的?
  这也是对损失规避心理的利用,商家在捆绑损失。
  如果你说买电脑一套3999元,电脑3000元,耳机200元,维修保险200元,一个硬盘400元,鼠标199元,一样的价格,但用户肯定觉得损失了好多。
  所以,无数商家会说“买3000元空调,包邮”,而不是说“总共3000元,其中空调你花了2995,邮费5元。”
  10、不要让用户从零开始
  当你给用户设计一个任务,希望他去完成的时候,不要让用户从零开始,这样很没劲,他的行动欲望也不强烈。
  你也不需要刻意去降低完成所需要的门槛,有一个方法能让用户更有意愿,且更快完成这个任务。
  这个方法就是将任务设计得已经开始了,而不是从零开始。
  举个例子,有一些健身机构发行会员卡,在你充值的时候都会帮你盖个章,当你有10个章后就可以成为高级会员,获得诱人的奖励和福利。
  他们的做法很聪明,就是给你办卡的时候,上面就已经盖了3个章。(剩下只要7个章就OK了)
  想想看,换一种方式,如果是从零个章开始,盖满7个章就可以成为高级会员。同样都是需要7个章,但但效果大不一样。
  人们越接近完成目标时,就会花越多的努力设法去达成,你只需要帮他更进一步即可。
  11、赠品上不要标价格
  赠送礼物当然不会引起用户的不快,这是一个增强用户黏性的举动,但是,一旦你在赠品上标上价格,那可就未必了。
  甚至适得其反!
  因为一个小礼物也能将用户和企业保持在社会规范里,脱离市场规范,增进感情。而一旦将礼物标上价格后,那就进入市场规范,那么人们对它的反应将和金钱相同,礼品不再唤起社会规范。
  不管你的标价是多少,用户都会拿它和同类的产品进行比较,礼物不再是礼物的价值,而仅仅是一个商品。
  这里提到的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这是很重要的2个基本准则。
  社会规范指的是人们互相之间的友好请求,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即时回报的。
  比如:你搬家的时候,让朋友帮忙,他通常会很热心,不会跟你索取物质回报。你妈妈做饭给你吃,也不会管你收钱。
  而市场规范正好相反,它意味着利益比较和及时偿付,通常界限十分清楚,交易黑白分明。
  同样是搬家,你叫了搬家公司帮忙,你肯定不能只说句谢谢或者请他吃个饭就行,你要给他钱。
  这两个规范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我们在不同的场景、面对不同的对象时,使用不同的规范。
  小礼物本就是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如果变成市场规范,那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的,总结起来其实还是那一句:
  营销是没有专家的,唯一的专家是消费者,就是你只要能打动消费者就行了。(来源:木木老贼)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13: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活动运营,我一直恪守了10年的10条铁律!
  活动运营,是运营的任何一个工种都必须要接触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的跨度也非常大,小能小到一个几小时的抢楼活动,大能到一个花费几百万的线下发布会,活动的形式也非常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日常的基本功,看你对于这项工作的具体理解。
  我做的第一个活动还是在2007年,回顾这11年的运营经验,今天来阐述一下我一直坚持恪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并分享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做活动,活动一定是“做”出来的!
  很多人活动做不好,都把问题归结在流量不够、预算不够、创意不够上,工作的重点,几乎也都花在了申请推荐位、沟通协调资源、申请更多的现金和奖品、把活动页面设计的更好看上了。这么做有错么?一定没错。我只是想说,第一,光做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第二,我也从来不认为,如果没有了这些,活动做的一定就差;第三,活动发出来只是第一步,别以为就万事大吉了,然后等着用户来参加,这种想法更加要不得。
  我们常说做活动,活动一定是“做”出来的,如何做?在这里分享两个技巧:
  1、提前找“托儿”
  活动在发布之前,就应该提前找好参与者,即所谓的“托儿”。活动运营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叫活动引导,提前找“托儿”,本来就是活动引导的基本要领。而且你提前找的参与者的水平越高,咖位越高,活动的效果就会越好。
  2、活动氛围的营造
  活动氛围的营造应该是贯穿整个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思想。举个例子,很多活动在设置的时候,对于参赛作品都有评论、点赞等等功能,活动页面也会有类似的功能。那么,你就需要安排用户,第一保证活动的氛围能营造地比较火,对于参赛者,也要让他们感到“这个活动人气是很足的”。否则,谁会来参与你的活动?
  二、低门槛的活动一定少做或者不做
  我从来不喜欢做抢楼、灌水或者几个字就能参与的活动,原因很简单,大家想一下,这类活动吸引的都是什么样的用户?一定不是高质量的用户,甚至可以说是无脑用户。做的了,久而久之,用户就会形成惰性,整个平台的用户档次都被你拉低了。所以10年过去了,我依然不屑做。一个平台的品牌调性和未来,永远取决于头部用户的打造,而绝对不取决于底部用户。
  我一直认为,活动应该尽可能地增加门槛,无论活动规则(玩法)上,还是活动流程设置上,当然不能无限加门槛,太复杂了就没人参加了。举个例子,世界杯猜比分,肯定比猜输赢更难,而比分之外,你大可让用户加上猜这个比分的理由。
  我们要思考,我们做活动希望的是吸引一批怎样的用户,什么样的用户对平台的发展更具有长远的意义,那么就应该始终坚持这个原则。即便一次活动吸引的用户不多,我们也要想办法,让这些用户多起来。
  三、活动是细水长流的事情,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法宝
  很多运营人员总是希望用活动来冲kpi,在绩效考核的时候,搞一个大活动,kpi完成了,年终奖也拿了,大家都很开心。考核一结束,好了,数据立马一泻千里。来年接着这么干。
  活动运营只是运营的一个手段而已,千万不要押宝在这上面,更别指望靠这个打爆用户。运营工作永远都是一个复合型技能工作,当年h5页面最火的时候,能刷爆朋友圈的也就那么几个而已。天天抱着做爆款的春秋大梦的人,永远做不成爆款。
  活动最合适的是保持一个固定频次,举个例子,大活动(线上周期在20天以上的、线下准备时间需要一个月以上的),一个季度搞一次就可以。中型活动(线上周期7-10天、小的线下活动)、小型活动(线上7天以内的),一个月搞1-2次即可。频次太低,感觉平台就没什么人气了。频次太高,用户也被你搞疲了,员工累死累活,心气也便磨没了。魅族手机在2016年光发布会就做了30多场,然并卵!
  活动每次做,就把这次的目标用户服务好,积累好,日积月累,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靠奖品、钱堆出来的活动都是垃圾!
  我们早年做活动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我们用的是虚拟货币、虚拟勋章,我们基本上也没有什么预算,所以我觉得大家现在都很幸福。我记得我做的第一个活动,一等奖是一只唇膏,298元的,二等奖是睫毛的套装,一共3套,每套是78元。唇膏和睫毛膏是销售支持的一个哥们支援我的。三等奖用的是公仔,那会儿一只公仔是12块钱。但一个活动让我的板块uv翻了一倍。
  新媒体这个行业兴了之后,活动也渐渐被玩坏了,很多运营人员发起奖品来,大手大脚,简直拿钱好像不当钱似的,更像是在撒福利。现在活动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预算、没有奖品就搞不定的事情了。很多平台都有专门的一批薅羊毛的人,也就是活动党。微博活动这个产品就是这么硬生生地被玩死的,因为奖品都被各种一看就是马甲的账号给顺走了,那谁还会来参加?谁还会组织?
  运营的要义之一叫四两拨千斤,即小成本做大事。活动运营亦是,每个运营人员,一定要学会控制成本。如何少花钱还能做出效果不错的活动?分享一些小心得:
  1、控制获奖人数,不要雨露均沾,同时把单个奖项的价格提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2、把精力放在活动细节和活动流程设计上;
  3、活动的玩法和创意力求做的有趣;
  4、奖品一定要有梯度,不建议设置超过5类以上的奖项;
  5、奖品一定要搭配着来,都给钱,我只能说你俗气,现金、实物等等混着来,效果更好;
  6、周边产品是最省成本的一种推广方式,这点我说过很多次。
  最后我要说关键的一点,不要一次活动就把家底给掏干净了,循序渐进才是王道,想一把玩个大的,也是有前提的,最起码也是在蓄好势和积累能力的前提下,才会更有把握的。
  [活动运营]
  五、活动中对于细节的设置,比创意更加重要!
  先说创意,很多人往往把时间花在想创意上,我还是那句话,你们同事已经共事1年多了,你这人到底有没有创意,还不知道么?把你们关在会议室一天,该想不出来的,还是想不出来。创意的来源在哪儿?第一取决于在于平时看的案例多不多,第二取决于你本身的思维就是活跃的。有一个小技巧,分享一下,就是多和你平台上的用户接触接触,他们能帮你想出很多不错的点子,而且一定会更好。
  再说细节,我一直觉得我不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像我一样的人,那与其憋创意,还不如平时多花点时间在细节上。这细节包含以下部分:
  1、拟好标题、重视推荐位上的所有文案
  标题是一篇文章成功的一半,自然也是一个活动成功的一半。这就意味着你在任何推荐、banner上露出的文字,同样重要,因为标题本身就是中心思想。
  标题都不吸引人,就别指望用户会点进去看,流量起码折损了一半。
  我从来不相信标题党,都是骗傻子的,信一次可以,几次之后就没人会信的。
  判断一个标题是否吸引人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拆字法,我之前的文章里有讲过。
  2、图片要做到吸引人
  图片是门面,无论是头图,还是点进去的图,还是你把整个活动做成h5页面的形式出现。
  重要的信息一定要出现在第一屏,尤其是规则和奖品。所谓活动,用户只关心,如何参加,参加了有什么好处,这是最最关键的元素。
  3、活动规则
  这个一定要讲清楚,你可以举例子。简介明了。
  4、评选规则
  评选的规则尽量简单直白,能让用户一眼就看懂。有些活动故意不把规则告诉用户,这是愚蠢至极的做法。
  规则的算法,不要超过两类,这是基本规则。
  5、活动时间
  包括活动时间、评选时间,尽量精确到小时,否则你就会收到投诉。
  6、奖品设置
  上面我已经讲过了。
  7、注意事项
  必须要有,把用户一切可以作弊的可能性都给出来,比如刷票、换马甲、抄袭。
  其他可以根据活动具体要求来写。
  最后一定加上: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XXX所有。说白了就是,活动是我做的,我有权对于整个活动所有环节和细节作出合理的解释。
  六、活动是要全程跟踪的,必要时需要及时作出调整
  活动运营,做好了,一定是一个杀手锏,一定会出数据。一个活动,一定要有一个owner,全程把控活动的整体运营情况,无论是事前的准备工作,还是活动中的执行细节,还是活动结果的公布,还是活动的复盘。
  1、流量监控:活动每天的数据是要看的,如果出现较大异动,需要引起重视。活动效果好,还要去争取更大的流量位。
  2、作品和用户跟踪:当活动中出现了非常牛逼的作品和用户时,也可以给出更多的资源推荐一下。
  3、应急性调整:当活动出现了疏漏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补救,该改的地方抓紧改,该加的地方抓紧加。谁说活动发出来了就不能改的?
  4、活动的整体氛围把控:一定要想法设法让新来的用户,感觉到你的活动是热闹的。
  七、活动应该保证让最值得拿奖品的人拿到奖品
  做活动不是为了把奖品发出去,想发奖品不很简单么?
  我做的所有活动,从来都不允许自己公司的员工参加。原因很简单,丢人。用户知道了,以后谁还会来参加你的活动?
  活动应该让最值得拿奖品的人,拿到对应的奖品。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否则你做这个活动就没有任何意义。这句话的道理你可能懂,但现实里,很多活动都是轻飘飘地就这么把奖品发出去了。
  我说一下我的理解:
  1、你必须密切关注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尤其是确实优秀的那一批人。也就是说,在活动临近收尾的时候,哪些人有可能排在前几名,你心里应该是有数的。
  2、前3名,甚至是前5名,你一定是可以把控的,并且是符合民意的。这样就不允许有太大的偏差。
  如果一个不怎么样的人得了前三名,那就是你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你这个活动已经做失败了。
  所以,你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干预,保证结果是有说服力的,而并不是任其自由发展。所以评选规则的设置很重要。
  3、活动的中部,尤其是尾部获奖的用户。理论上不需要太多的干预。只要是不出现太过奇葩的结果就行。
  [活动运营]
  八、活动更深层的意义在于积累优质的用户
  我一直觉得,做活动只是一种表象形式,其目的除了攒人气、冲数据、吸引新用户参与,更深层的意义,就是积累更多优质的用户。高质量的用户才是一个平台的生命力,做运营要有这个意识。
  我也相信,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是可以挖掘到很多优质的用户、有潜力的用户的。除非你们家真的有钱,但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做的起撒钱的活动的。
  作为运营人员,有必要在活动中找到一些好苗子的用户的。从这个意义上,你的每一次活动,只是下一次活动的准备阶段,都是为了给下一次活动助力。因为参与你第一次活动的用户,一定有可能参加第二次。
  所以,当你第一次活动做的并不是很好,无需着急,你努力做好复盘,并且在每一次活动中,主动跟那些优质用户建立联系,这么循环往复地不断积累下去,你手里必将拥有一个庞大的优质用户资源库。有了他们,你的所有运营工作,都将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所以,我无论到哪家公司,同样的条件下,我都可以做到无敌。
  终将有一天你会感受到,也许有些活动你是选不出来第一名的,因为优秀的人实在太多了。
  九、如果你自己都不想参加,那这个活动干脆就别做!
  换位思考,又叫同理心。我们常说要有用户思维,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
  做活动,往往是一件费时费力又费神的工作,钱花了,效果还不一定好。有很多人,也只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更有很多人,只是为了完成领导安排的一个任务。
  我们辛辛苦苦把活动做出来了,但你有没有静下心来想一下:如果你自己是一个普通用户,按照你设置的这些规则、你给出的这些奖品、你给出的评选逻辑,你自己有没有兴趣参加这个活动?
  现实里,往往很多人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更像是站在上帝视角,并且在心里暗自给自己各种借口,觉得用户会参加。
  我想说的是,没有任何一个用户会珍惜你的所有辛苦付出,他们永远关心的都是:我如何参加?我如果参加了有没有可能得奖?这些奖品我需不需要?
  十、犯错是帮助自己以后少犯错,亮点永远用在下一次上
  做活动,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新手,因为细节实在是太多了。道理你也许都懂,但你实操起来,就是容易犯错。
  我们应该给运营人员试错的机会,你能否把每一次的坑儿、坎儿,改正过来,记下来,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能够少犯错,尽量能够不犯错。这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还要善于发现自己在每一次活动中的亮点,就是做的比别人更出彩的地方。做久了你就会发现,活动这块的亮点,往往都是细节。每次比别人想的多一点,考虑的周全一点,亮点就会越积累越多。学会发现亮点,还能够帮助自己积累更多的自信。
  所以,错误不总结,越做越差。亮点继承的越多,越做越好。
  总结
  我觉得做活动有一个总的基本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什么叫最好?说白了就是让自己问心无愧。尽全力了,就是最好。
  活动运营,某种程度上,就是你日常运营工作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点。这个技能,所以应该慎用。
  否则,你自己疲了,用户也跟着疲了,那就没意思了!(来源:类类有话说作者:类类le:)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13: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场线下活动踩了9个坑,我差点被老板开除!
  入职2周后,我0经验做了第一场线下活动。
  看着参会小伙伴满脸笑容和刷屏点赞,本以为办完活动就要被表扬了……
  活动后大家的反馈
  结果没想到贤哥一脸不开心的说:
  “给你个补救的机会,写篇活动总结文吧,把你的踩的那些坑分享给大家。”
  在活动策划这条道上,我也就是个新手。更头疼的是,这次做区块链运营沙龙是在熊市的大环境下,真的是太难了。期间,我无数次手忙脚乱,甚至好几次感觉活动要被取消掉,幸好在贤哥小皮鞭的敲打下挺了过来。
  借这次活动复盘,我想分享一些我踩过的坑,希望能帮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一、活动策划阶段
  入职的第一天,贤哥就告诉我,希望由我来负责接下来的一场区块链运营的线下活动。
  虽然当时内心慌张又忐忑,但更多的是为可以真枪实弹操办一场线下活动而开心,心想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
  但是,冷静下来后发现脑子有点乱。具体要做什么事?涉及到哪些方面?哪些先做,哪些后做?活动中需要协调哪些资源?……我完全不知道从哪下手。
  于是,我求助了活动运营老司机雷雷,得到的答案是先写一份活动策划书。
  1号坑:对活动了解不够
  在写活动策划书前,我对这次活动只有一个模糊的“100人的区块链运营线下活动”的认知,对具体主题、目标用户和用户需求等没有进行仔细研究。扛着一个宽泛的「区块链运营」大旗,就打算开始做活动。
  后面遇到几次活动无法推动下去的情况,才发现策划活动的第一步,一定要先选定清晰精准的主题,明确目标群体和需求。
  在此基础上,才能抓住用户痛点,有针对性地写宣传文案。此外,和嘉宾沟通分享主题时才能有更好的思路。
  由于之前没有过写活动策划的经验,正式着手写作的时候,我又掉进了2号坑。
  2号坑:不懂得目标分解
  在写活动策划设定目标时,我一头雾水,目标不就是要做成这次活动吗,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多心思细分目标?
  不理解所以然的我,只好死板地照着雷雷给我的模板改,于是就照搬出了“不少于20个运营社区块链运营群的成员,参与线下活动”的小目标。
  我当时是这样想的:
  这次线下活动主要是针对区块链运营研究社的会员举办的,群成员在130人左右(全国群),除去嘉宾和工作人员,我想当然地认为上海及附近的小伙伴怎么着也能来20个。
  宣传时才发现,这个群里上海的小伙伴只有25个,要实现来20个的目标几乎不可能。
  对活动目标的细分拆解,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设定合理的、具体的、有可行性的目标,才能有效指导后面宣传、执行的方向,出现问题时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活动准备阶段
  写完活动策划,我终于摆脱了一开始毫无方向感的困境。
  活动前需要准备的事情比较多,为了不遗漏,我按照地点、人物、物料来做准备。
  地点是首先要确定的,因为很多场地都需要提前预订,而且地点确定了之后,才能开始后续的宣传推广。
  3号坑:地点路线不够清晰
  活动场地要能容纳计划到场的人数,场地布置、氛围也需要和活动主题相匹配。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选择了一个离地铁站还有一小段路程的活动地点。
  因为担心大家找不到活动地点,我们专门在线上活动群里发了活动地点的交通图,上面有附近的地铁站及相对位置。活动前一天,我们又发送了提醒短信,再次说明活动的地点。
  当天活动在下午2点,还是个大热天。有不少参会者表示下了地铁后,兜兜转转很久才找到地方,热得一身汗,体验不是很好。
  所以,举办活动尽量找交通方便的场地,如果活动地点的选择实在受限,最好在活动介绍页面给出下车/下地铁后,到达现场的具体路线,让参会者少一些麻烦。
  4号坑:未捋清沟通嘉宾的信息
  举办活动涉及到的人包括三类:嘉宾、参会者、志愿者,前期准备中一定要尽早对接嘉宾,不仅因为嘉宾分享是重头戏,还因为涉及嘉宾的许多事情不容出错。
  第一次和嘉宾沟通时,我只说了活动时间、地点和分享的主题,到后面才发现忘记和嘉宾沟通PPT,再后来,又想起来没向嘉宾说分享时长。
  这些事情看似很小,但来回和嘉宾沟通真的太尴尬了,而且沟通不到位更会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所以,在沟通嘉宾之前,自己先捋清楚具体的事项清单,按照清单和嘉宾一次沟通清楚。
  结合我之前的失误,我梳理了一个新的版本:
  您好,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从0开始做区块链运营》,时间是7月29日14:00-18:00,地点在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路200号华鑫天地C座一楼COCOSPACE。(主题、时间、地点)
  想邀请您分享《如何从0到1搭建海外区块链社群》的相关内容,分享时间在50分钟左右,之后还有10分钟的答疑时间。(分享的内容、分享时长、答疑时间)
  这是我们这次活动的PPT模板,麻烦您尽量在7月20日前发我分享大纲,在7月25日之前把PPT发给我哦~(分享素材、截止时间)
  5号坑:宣传文案自嗨
  活动宣传少不了宣传文案,起初,我刷刷刷地把嘉宾有多好、活动有多棒,各种我能想到的优势都列举了一遍。但也同样很快地,我的文案被贤哥给打回来了。
  贤哥说:
  “宣传文案要考虑用户需求啊。”
  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做活动不能只告诉用户我的活动有多牛,而应该关注用户需要什么,针对用户的需求,我又能提供给他们什么。没有戳中需求,没有刺激痛点,别人又怎么会关注到你这个活动呢。
  以下是我在此次活动中,初版和更改版的文案:
  【初版】
  运营社首次线下区块链运营分享本周日举办!
  运营社创始人小贤、前波奇网内容运营负责人干叔、区块链项目NEO海外社区运营曾程,实操分享从0做区块链运营。
  仅剩23个名额,干货满满,下图扫码赶快上车吧!
  【更改版】
  除了比特币,区块链你还知道多少?
  链圈除了技术,还需要怎样的人才?
  为何区块链公司会花高薪招社群运营?
  海外社群和国内社群玩法有什么不同?
  ...
  本周日国内第一场区块链运营沙龙,运营社将「首次对外分享」连续45天的区块链运营研究结果。
  小贤将同全球市值排名前10的公链项目「Neo」(小蚁)海外社区运营负责人、前波奇网社群运营负责人,带你熟知区块链的运营套路。
  6号坑:未统计各渠道效果
  活动的宣传推广是获得参会者的重要方式,我东一棒子西一榔头地用了不少方式:公众号推文、社群、朋友圈等,能想到的方法都用完了,但报名的人还差得远。
  这时候我才发现,前几天的宣传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做什么,既没记录哪天用了哪种宣传方式,也没记录当天报名的人数,导致出现问题后也不知道哪个渠道宣传效果好,哪个渠道效果没达到预期。
  做活动需要有节奏地安排宣传推广事项,有规划及预期地进行宣传,并及时记录报名情况。在报名情况不理想时找出原因,及时调整活动主题或者宣传安排。
  渠道监控表格
  三、活动执行阶段
  我原来以为,做活动最难的阶段是在活动准备阶段,因为要准备的事情很多也很杂,还要盯紧活动宣传,保证达到活动预期参与人数。
  但到了活动当天,我发现这里才是混乱的开始。
  7号坑:签到出现混乱
  这次活动有两个志愿者负责签到及引导入场,一个摄影师负责签到处拍照。
  因为活动规模不是特别大,所以采用了“活动行”下载纸质版名单进行签到。刚开始入场的人少,签到处还能保持秩序,但后期到场的人很多,事情就变得“奇葩”了。
  使用纸质名单签到,不仅查找名字很慢,也很容易让人趁着混乱溜进活动现场(影响后期统计),竟然还出现冒签别人名字混进现场的人。
  做完活动后,我也一直在想怎么能解决此次签到出现的问题。在不增加人员数量的情况下,可以用活动行管家版直接扫码验票,签到速度快,而且能核实是否有购票。
  8号坑:未进行前期入座引导
  现场椅子的数量是按照活动的报名人数摆放的,活动正式开始后,还有些迟到的人陆陆续续入场,但靠外侧和后面的椅子没有了。
  于是,只能让志愿者再帮忙添加椅子,引导后来入场的人入座。
  但活动场地的选择以及现场椅子的摆放都是根据“100人参加”为标准的,就算给后入场的人再搬椅子坐,也比较靠后,并且有些拥挤。
  真正的问题并非椅子不够,而是看似靠边的位置坐满了,可中间还有部分空位。
  所以,除了摆放比报名人数更多的座位,后期添加座位外,更应该在观众入场时就提醒大家不要留空座,就不会导致后面的问题了。
  9号坑:未提前整理分享素材
  眼看活动就要进行到尾声,我又意识到一个大问题。
  由于嘉宾分享的实操经验很干货了,不少小伙伴都想要嘉宾的PPT慢慢学习,此外,还有部分小伙伴一开始没有入群,没有收到前期发的材料。
  因为没有提前考虑到这些,更没有提前准备好嘉宾的分享材料,大家问起来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如何回复。即使活动结束后就开始整理,也要花一定的时间才能给到大家。
  其实应该在征得嘉宾的同意后,提前将各个嘉宾的分享PPT准备好(最好导成PDF格式),以及将所有的活动图片整理打包,活动结束后都分享到活动群。
  四、总结
  虽然此次活动还存在不少瑕疵,但有了这次活动经历,以后做活动一定会好很多。
  活动运营中涉及到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格外重要,任何一个小细节的失误,都会直接影响到整次活动的质量,也会给参加者带去极大的不便。
  1)一定要写一份完整的活动策划书,明确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和活动场地等,也要针对活动的宣传和执行做好计划和准备。
  2)对活动目标进行拆解,确保小目标合理、具体、可行。
  3)尽量选择交通比较方便的场地,并告知参会者详细、精准的路线。
  4)对接嘉宾前先列好事项清单,一次性沟通好所有细节。
  5)宣传文案要考虑用户需求,让用户知道我们能为他解决什么问题。
  6)注意统计各渠道的宣传效果,方便查找原因,及时调整。
  7)用活动行等二维码扫描软件代替纸质签到,方便快捷,还能核实是否购票。
  8)除了设置比报名人数更多的座位,更应该在参会者入座时就进行引导,不要留空座。
  9)提前整理好活动的分享素材,活动结束后及时分享给参会者。(来源:运营研究社作者:区块链运营宝宝)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