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572|回复: 5

[养生交流] 中医给自家人开的小方,花钱少却有大作用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8-6-22 10: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是怎么照顾家人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副主任医师李俊涛就有给家人推荐多个实用的小方,今天把他的调理小秘方公开给大家!
  1、推荐给堂哥的降压茶
  堂嫂向我抱怨堂哥,经常忘记吃降压药,嫌吃西药麻烦。我告诉堂嫂,如果中西医结合用药,那西药不就可以少吃或者不吃了吗?
  我向她推荐的是杜仲茶。
  取杜仲5~15克,用500毫升、85℃左右的开水冲泡,加盖闷泡5分钟即成。
  杜仲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预防正常人血压升高,改善高血压患者头晕、失眠症状。另外,杜仲可促进睡眠,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①
  2、推荐给表弟的减腹茶
  表弟向我诉苦说,平时吃饭没啥食欲,体重反而一直飙升,尤其是肚子。我看了下他的舌苔和脉象,发现他属于典型的痰湿体质。一般来说,胖人多痰湿。
  于是我给他开的处方是:
  焦山楂15克,生黄芪15克,生大黄5克,生姜3片,生甘草3克,荷叶3克。
  每日1剂,以水煎汤代茶饮用。
  这个方子代茶饮可以益气消脂、通腑除积。此外,每日早晚散步时坚持空心掌拍打腹部,叩击要有力,如同击鼓一样打出节奏,通过连续不断叩击,加速减肥。
  他按照此方法去做,半年之后,体重已经降了10公斤,肚子也不显了,只是微微隆起,他自信地说再坚持半年就能彻底把它消灭掉!②
  3、推荐给老朋友的润肤茶
  周女士是我的一个老朋友。她跟我抱怨说:“我丈夫皮肤就容易起干皮,用手一搓,干皮像雪花一样扑簌扑簌地往下掉。”我告诉她,与其抱怨倒不如直接喝一碗润肤茶。
  我这碗给肌肤补水的润肤茶只有3味药:
  生地黄、桑叶、大枣。
  每日早上取生地黄10克,桑叶5克,大枣2枚,开水冲泡后一饮而尽。
  周女士告诉我,她丈夫每天早上都要喝两茶杯。自从用了这个方子,皮肤一整天也不会干燥。③
  4、推荐给老熟人的便秘汁
  小张是一位小学教师,也是我的熟人,今年37岁,但是患便秘已经十几年了。去年他来找我看病时说:“我这便秘治了10年了,各种特效药都吃了,愣是没治好,听说你有办法,给我治治吧。”
  我给他推荐了两个配套做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蜂蜜甘蔗汁。
  常温的蜂蜜、甘蔗汁各1杯,倒在一起搅匀,每日早上、晚上喝1杯。
  另外一个方法是:平时可以做一下腹部按摩。
  每晚睡觉前和早上起床时,在床上保持平卧姿势,左手平放在肚脐上,再把右手按在左手背上,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自肚脐开始,逐渐向整个腹部旋转按摩,转10圈为一遍,每次反复做10遍即可。
  喝蜂蜜甘蔗汁的同时,配合这个自我按摩的方法,治疗便秘的效果事半功倍。
  1个月前碰见他时,他对我说:“你说的方法确实管用,现在我的便秘好了,整个人轻松多了,就连教课都更有精神了。”④
  5、推荐给患者的去屑方
  我在出门诊的时候,时常会碰见一些男性朋友向我咨询去头屑的办法。
  每次遇见这样的患者,我总是向他们推荐同一个方法,
  用菊花叶子煮的汁液勤洗头皮。
  取鲜菊花叶20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直到煮成绿色的汁液后关火,冷却后直接用这种汁液来清洗、按摩头皮。
  很多患者都反映,这个办法虽然简单,但对抑制头屑生成确实有显著效果。⑤
  参考资料:
  ①2018-02-27健康时报《推荐给堂哥的降压茶》
  ②2017-09-29健康时报《大肚子喝款减腹茶》
  ③2018-01-02健康时报《常喝润肤茶皮肤不干燥》
  ④2017-12-26健康时报《治便秘也有好搭配》
  ⑤2017-12-05健康时报《菊花叶洗头祛头屑》
       (健康时报社)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10: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黄泡水喝的禁忌
 

  大黄是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到的中药材之一,服用后具有凉血解毒以及泻热通肠的功效。如果身体出现了便秘、黄疸、双眼发红以及腹痛腹胀、咽喉不舒服以及女性闭经、跌打损伤的情况,都是可以通过服用大黄来令身体恢复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服用大黄还具有抑制病毒、细菌还有治疗溃疡的作用,对于肝胆也有很好的保健功效。不过,大黄的服用方法一定要正确,用量的多少也要科学,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服用这种药材的安全性。
  具体的大黄泡水喝的禁忌如下:
  第一:大黄泡水喝的副作用
  大黄是一种天然的中药材,所以不仅能够保障身体恢复健康,同时由于患者的症状以及体质的不一样,也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副作用。大黄性寒味苦,如果长时间服用则有可能导致肠胃健康受到影响,最终导致身体出现恶心想吐、腹胀腹痛以及头晕脑胀以及拉肚子的情况。
  第二:大黄泡水不能够大剂量服用
  虽然大黄服用之后具有通便的效果,但如果没有科学的服用也有可能导致身体出现继发性便秘。这是因为大黄中含有一定的通便成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结合蒽醌,这些物质还具有一定的收敛效果。如果是仅仅服用一小点,那么不会导致泻下功效;但如果大剂量的服用,也有可能导致身体出现继发性便秘。这个时候想要身体健康,那么一定要多运动、多喝水,同时经常按摩一下腹部,饮食上则要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第三:大黄泡水不能够长期服用
  另外,大黄具有非常好的泻下作用,如果长时间服用这种中药材不仅不具有治疗便秘以及排毒养颜的作用,反而会导致身体对有益物质的吸收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现贫血等毛病。
  长期将大黄泡水喝还会导致大黄中含有的大量草酸沉积在身体中,这样则大大增加了肾结石以及膀胱结石出现的可能性。
  第四:大黄泡水喝会抑制自身免疫力
  大剂量的将大黄泡水喝,很容易降低胸腺以及脾脏的健康指数,这样体内的抑制集体所缠身的免疫力就会下降,这样身体的免疫反应不仅不能够更加健康,反而会给身体造成损伤。
  第五:大黄过敏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大黄,也不是所有人在服用大黄之后身体能够恢复健康。一些人群服用大黄之后身体出现过敏的情况,症状表现为皮疹、药疹、哮喘加重、喘不过气来以及紫癜和水疱等。
  如果身体出现了大黄过敏的情况,小编建议应该立即停止服用这种药材。如果症状能够慢慢的消退则不要紧,如果问题还是非常严重,小编建议最好能够到专业医院检擦。
  第六:大黄泡水喝的时间不能够太长
  大黄泡水的时间不能够太长,一般在泡开之后温凉后立刻服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药材中所含有的药性下降。
  第七:不适合服用的人群
  并不是所有体质以及身体状况的人群都是适合服用大黄的,这些都是大黄泡水喝的禁忌需要了解的知识。建议,女性怀孕之前以及怀孕之后、月经期间都不适合服用,除此之外肠胃虚寒以及体内郁结、血虚欺弱的患者不要服用大黄。
  特别是在哺乳期的女性不要接触大黄,这是因为服用之后大黄会通过乳汁进入孩子的身体,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婴儿出现腹泻、腹痛等情况。建议女性在月经期间以及分娩之前也不要服用,因为大黄具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避免健康受到影响。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10: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芪泡水喝的禁忌
  很多人喜欢在日常生活中要黄芪泡水服用,特别是很多女性喜欢将黄芪和红枣、枸杞子一起浸泡,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气色也会越来越好。但是每次使用的黄芪量最好不要超过15克,并且分为两三次服用,避免出现过量的情况。如果黄芪使用过量,那么患者就有可能出现头晕、睡眠质量变差以及双颊泛红以及心情烦躁等等情况。
  老中医告诉我们,其实黄芪泡水喝并不会产生副作用,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在过量服用之后身体会出现不适的情况呢?这主要就是由于过量的黄芪进入身体之后打破了内环境的平衡状态,这就导致各种身体不适情况的出现。
  黄芪服用之后能够很好的改善记忆力退减以及头晕乏力等等情况,但是如果平时过量服用了黄芪水,那么不仅不能够改善头晕眼花的情况,反而会导致病情价值,也就是头晕更加严重,记忆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黄芪属于一种温补性的中药,如果过量服用,身体主要表现为心烦气躁以及脸颊泛红。
  虽然我们说想要获得最好的保健效果每天要服用一杯黄芪水,但是这个黄芪水最好能够分为两三次服用,千万别一次性喝完。另外,每次黄芪泡水最好能够控制在15克左右,但是网上有些方子中建议是使用20~30克左右,这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外,黄芪泡水的使用量和煮粥的使用量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泡水那就是上文所说的15克,如果是熬粥,那么最好使用50克左右。事实上,无论你是熬粥还是泡水,黄芪的使用量都是具有明确规定的,千万不要超量哦!
  黄芪泡水喝的禁忌黄芪泡水喝的副作用
  黄芪泡水喝的禁忌人群
  黄芪是一种天然的中药材,常见的使用方法就是泡水、熬粥以及煮汤。虽然黄芪和人参的功效是一样的,但是价格相差非常巨大,所以平常人家都喜欢选择黄芪作为日常保健的药材质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黄芪并不适合天天服用,并且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可以喝的。具体如下:
  1.如果是属于肾阴虚、湿热以及热毒炽盛的患者,那么千万不要服用黄芪泡水,因为这不仅不能够令身体恢复健康,反而会加重病情。这一类型的患者想要令身体恢复健康,那么就应该将黄连、大黄、败酱草以及栀子一起泡水服用,千万不能够选择黄芪。
  2.如果是患有肺结核的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血、口干舌燥以及身体发热,那么我们也是不建议单独使用黄芪泡水喝的,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搭配合适的中药。
  3.正在月经期间的女性也是不能够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还有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感冒发热的患者也别服用黄芪,这不利于身体退烧;
  5.怀孕期间的女性服用黄芪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因为很有可能导致滑胎,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特别是孕晚期的准妈妈更是需要特别注意。孕妇如果不小心使用了黄芪,那么有可能导致体内的羊水减少,这样在分娩的时候产程就有可能增加,这增加了胎儿的危险。另外还有研究结果显示,服用黄芪之后会增加染色体畸形以及细胞微核率的增加,对于将来孩子的身体以及智力发育造成损伤。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10: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多因寒湿侵袭、饮食不节,先天禀赋、年老久病、缺乏运动而发病,常随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应以燥湿化痰为治疗大法,平素注意调护改善痰湿体质防止痰湿病证发生。
  痰湿体质发生多由各种病因导致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痰湿内蕴,留滞脏腑,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病因如下:
  1.寒湿侵袭
  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久居湿地,湿邪侵袭人体,脾胃受困,水湿运化失职,聚湿成痰,痰湿蕴肺。
  2.饮食不节
  常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不能布散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致使湿浊内生,蕴酿成痰,痰湿聚集体内。
  3.先天禀赋
  素体胃热,过食肥甘厚味,脾运不及,聚湿生痰。
  4.年老久病
  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减退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
  5.缺乏运动
  长期喜卧久坐少动,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呆滞,不能运化水湿,聚湿致痰湿内生。
  临床表现
  痰湿体质常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厚味,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发病时同时并见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辨证施治
  1.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痰多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则:燥湿化痰、温肺降逆。主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常用药: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等。
  2.痰湿中阻
  证候:腹部痞塞不舒,进食尤甚,胸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恶心呕吐,胃纳呆滞,口淡不渴,大便正常或不实,舌苔厚腻,脉沉滑。治则: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方:二陈平胃散。常用药: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苍术等。
  3.痰湿蒙窍(痰蒙清窍)
  证候:头重昏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睡困乏,舌苔厚腻,脉沉滑。治则: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平肝息风。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常用药:白术、天麻、陈皮、煮半夏、茯苓、竹茹等。
  痰湿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燥湿化痰。
  预防保健
  痰湿体质的人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食肥甘厚味生冷之物,戒烟酒,平时可以多吃点生姜,多进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顺畅正常。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体质的人平素可适当服用六君子丸或杏苏二陈丸健脾化痰。避免涉水淋雨,久居湿地,注意保暖,防止外感寒湿之邪伤脾困脾,特别梅雨季节注意防潮湿。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应以微汗为宜,以助气血顺畅。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10: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炙甘草与生甘草 如何区别
        处方中写甘草,一般指生甘草。为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 甘草与炙甘草的功效与应用不同,特别是古代方剂中生甘草与炙甘草应用区别明显.不可互相代用。

  1、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食物中毒、四肢挛急疼痛,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

  2、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等。用法用量:一般为1.5~9g。

       甘草的副作用   

       1.如果过量的使用甘草会导致血压升高、肌肉软而无力、身体越来越疲劳、头痛脑胀、男性睾丸酮水平降低等症状。
  2.孕妇忌用甘草,临床发现孕妇过度的使用甘草会引起大量出血,严重会引发早产。
  3.长期的使用甘草还有可能引起异常的体重增加。
  4.甘草中含有甘草酸激素,如果此种激素过高的话会阻碍钠的排泄,使钾从尿液中排出,最终致使肌肉损伤及血压升高。钾的流失也会导致保水,造成水肿。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8-6-22 10: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荷叶性味苦涩,平,归肝、脾、胃、心经。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中药现代研究结果表明,荷叶有降血脂作用。荷叶煎剂治疗高脂血症,1个疗程20日,降胆固醇总有效率达91.3%,其中显效37.8%。有资料报道,荷叶中的生物碱有降血脂作用,且临床上常用于肥胖症的治疗。

  焦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归经:归脾、胃、肝经。
  焦山楂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