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526|回复: 1

[病友交流] 脾胃虚弱常见5症状 健脾胃试试这八种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5 16: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脾胃不和会影响我们的食欲,导致食欲下降、不想吃东西,吃生冷的食物容易腹痛、腹泻。那么,脾胃虚弱怎么办,应该如何调理呢?
  脾胃虚弱的症状分五点
  1、为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脘腹胀痛甚或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等症。
  2、由于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故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因升降失调。
  3、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见泄泻,甚则小腹胀坠、脱肛等。
  4、胃气不降反而上升,则可见嗳气,恶心,呕吐等;润燥失宜,胃阳不足,胃失通降,可见食欲减退,嘈杂易饮,干呕,呃逆,甚至噎膈,大便干结;
  5、脾虚湿困可见食后饱胀,倦怠乏力,舌淡胖或舌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苔,脉细弱而数等症。
  八种健脾胃方法
  1、揉带脉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顺便再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2、吞唾液
  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3、踮足功
  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你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你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个十来分钟,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这样效果才会好。
  4、推腹法
  人体内的三浊(废水、废气、大便)都可通过此法来排除,而此三浊正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所以古人常说“大道至简”,道理想通了,解决问题就容易了。
  5、跪膝法
  此法可引气血下行,使气血流注于胃经。因此对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处的。
  6、拉筋
  人的肝、脾、肾经都从大腿经过,所以拉筋对这三条经的拉伸和调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7、捏脊法
  言之,就是捏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处,捏脊能对身体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也可以用手搓脊柱及其两侧更为方便快捷,力度可大可小,总之搓得发热为止。
  8、爬山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谷气通于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繁体字中,山谷的谷写作“谷”,而谷物的谷写作“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谷空虚,脾受纳故”。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让人汗水淋漓,这也是排除体内水湿的良法,同时还能让人的脾通天地之气,山谷之气。(家庭医生在线)
 楼主| 发表于 2018-2-5 16: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中医十大名方”里的养生提示,要想寿命与天齐,赶紧祛湿和补脾

  能“壮胆”的温胆汤
  养生提示:祛湿等于进补

  “胆小”快壮胆
  温胆汤这个方子,出自宋代的《备急千金要方》,虽然是名方,但药物组成很简单,而且没有昂贵的药物: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其中的后四味,几乎就是食物,至少可以药食同源。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六味药,却能给人“壮胆”,这个胆,不仅包括心理上的害怕不害怕,还包括生理上的是不是胆寒,原方的主治是“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不得眠就是失眠,这就是胆寒的症状。
  中医认为,“胆为中正之官,清静之府,喜宁谧恶烦扰”。久病之后,身体有虚损,无力排出痰饮,胸膈之余热未尽,这个时候人就会虚烦惊悸,比其他健康的人或者自己健康的时候要胆子小,伴随胆小的还有恶心,食欲差,口苦,舌苔很腻,后者更常见。所以,温胆汤在平时,更多的是用来清湿热。
  “祛湿”别盲目
  “湿重”是很多人的自我诊断,人们对湿的厌恶像对上火一样,总是张罗着祛湿、去火,但什么情形下才是“湿”?这个很重要,了解了这点,也就了解了温胆汤的用法。
  身体有湿的时候,首先的表现是舌苔腻,湿热的时候是舌苔黄腻、寒湿的时候舌苔白腻,同时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形,而且每次大便都会挂在马桶壁上不容易冲干净,解大便的时候也会觉得不痛快,总好像没解干净,这些表现一旦出现,就说明身体有湿了。
  这个时候,即便是本身体质很虚,需要进补,也要暂停,必须等到湿邪去除了,舌苔干净了才可以进行。从这个角度讲,温胆汤是进补之前的开路药,这个用法比壮胆更常见。
  很多人觉得,我不吃补药,除了舌苔腻,也没其他异常感觉,是不是就可以不祛湿了?
  对现在人来说,就算不吃补药,日常的饮食对身体的负担也远远超过以前。无论是粮食的精细还是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居高不下,它们的消化成本都明显提高。而这,就是现在脾气虚高发的重要原因,因为几乎每天都在进补。
  “脾虚”都夹湿
  中医的脾,除了负责消化食物,还是身体的“清洁工”,体内的垃圾要靠强壮的脾气清运出去。一旦食物的负荷超过脾的能力所限,往小了说就是食积,只不过这个食积不像孩子的食积那么明显,但日积月累的食积就变成了湿,为了清除这个湿,脾气只能加班工作。久而久之,湿就反过来伤脾。所以,一个湿重的人,很少有不脾虚的,脾虚的人,也往往加湿。从这个角度上说,就算你不吃补品,就算目前还没有严重的湿邪症状,但祛湿也应该是日常,否则脾气会积重难返的变虚,由此进入恶性循环,所以,祛湿相当于补脾,对已经脾虚的人来说,祛湿也就更应该是常态。
  温胆汤里没有健脾药,重在祛湿,所以它更适合舌苔腻,大便溏,口苦口臭的时候,这个时候湿邪明显,而脾虚不明显,可以用温胆汤单纯地攻邪祛湿。如果作为进补之前的开路药,可以不用全方,挑选其中几位即可:陈皮、生姜、竹茹,竹茹很简单,就是竹子的绿茎刮成丝之后晒干而得,这三个药每个10克,煎汤或者开水冲泡代茶饮,喝到舌苔干净了再进补。
  有的时候,等舌苔干净了,之前想通过进补而改善的虚弱症状也自行缓解了,为什么会有如此效果?因为这些人自觉的虚其实不是虚,而是湿邪所致。湿气重的一个典型症状是浑身沉重,所谓“湿性重浊”,这种浑身沉重的感觉,被很多人误会为虚,为此而吃补药,结果反而更觉得沉重,因为补药,特别是补阴、补血之品是很容易加重湿气的,所以他们会觉得越补越累。如果知道了舌苔腻是湿重的表现,舌苔腻的时候及时祛湿,一来可以避免补出问题,二来,祛湿就是进补,因为祛湿之品,包括温胆汤减轻了脾的运化负担,效果也就和进补无异了。
  “睡不醒”的归脾汤
  养生提示:劳心者要补脾
  文人失眠莫慌,归脾汤帮你忙

  曾经有人咨询我:“35岁,身高1.79米,体重只有55公斤。膳食营养也还可以,却总是长不胖。他从事的是IT行业,有一定的工作压力,平时缺乏锻炼,晚上12点左右才睡觉,性格偏内向,自尊心强,心思较重,追求完美,但不够灵活、变通,不知是什么导致他身体偏瘦”。
  这是个典型的思劳伤脾的类型,也是读书人、劳心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关键就在于他的心思过重,用脑过多,针对这种人,中医要补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就是给这类人定制的。
  “归脾汤”出自宋代《济生方》: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人参。功效:养血安神,补心益脾。其中有几个典型主症:“失眠少食,怔忡惊悸”,集中在神经系统,精神方面,所以,现在的归脾汤使用的典型症状是劳心过度的失眠,这也是文人、劳心者常有的问题,归脾汤通过改善睡眠来调节因为劳心引起的各种功能失调,这里的归脾,其实是对大脑的建设。
  我们身体的所有机能,都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和影响,而大脑皮层又是情感、智力的发源地,如果这里因为思劳过度总是不能休息,大脑就会发放错误指令,就会影响下面的各个器官。首当其冲的是消化吸收能力,因为胃肠系统被称为人的“第二大脑”,也称“腹脑”,就说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会受心情的影响。我们备战高考或者因为突发事件,心情紧张时胃口会变差就是这个道理。和这个咨询者一样,现在人日常的精神紧张、劳心过度,不过是把应急突发事件的紧张延长、细碎到了每天的生活中,长期处于思劳过度之中,自然食不甘味,就算胃口还好,但吸收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现在人越来越多脾虚的,他们的共同表现之一就是失眠,失眠者的增加和脾虚的增加同步。
  心宽体胖,才是失眠好“药方”
  我们总说“心宽体胖”,因为只有心宽,心情放松,大脑皮层才能不受情绪影响,才能不向胃肠系统发放昏招,吃进去的东西才能被身体所用,过去的秀才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是因为缺乏肌肉运动,还有就是秀才用脑过度,也和这个咨询者一样,属于心脾两虚。归脾汤就是针对这种思劳过度人的案头常备药,是一服“文人药”,通过改善睡眠,让大脑休息恢复,让大脑管辖的下属工作有序,包括消化功能的恢复。如果说哪种药能使人增肥的话,归脾汤应该在其一,只不过这个肥,不是过多的脂肪,而是肌肉,是通过消化功能的恢复而长肉。只是这个药的作用不会速效,一是因为心血暗耗之后,不会马上补上,需要时间;另一个原因是,这种劳心的性格,改正需要时间,甚至很难改正,如果性格不改,仍旧追求完美,仍旧不能自己放松,就是吃了归脾汤,也会不断被抵消。
  归脾汤有对应的中成药,药店就可以买到,有“归脾丸”或者“人参归脾丸”,后者的补益之力更大,更适合不仅失眠,而且体力不足的脾虚者。需要提示的是,“归脾丸”针对的是脾虚导致的失眠,“健脾丸”是脾虚导致的消化不良,前者作用在神经系统,后者作用在消化系统。通俗讲,“归脾丸”类似安神药,是帮助睡眠的;“健脾丸”类似消食药,是帮助消化的,它们不可以互相代替。(中国家庭报  文/李彤)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