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866|回复: 0

[职场那些事] 汉中的小伙伴,高温津贴,你拿到了吗?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7-8-20 08: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已过立秋,但我市高温天气依然持续。在室内享受空调带来的清凉时,不免想到在高温下的户外工作者,是否能安然度夏?近日,有市民反映,有些单位多年来从未对户外职工发放过高温津贴,也有一些单位则以发放防暑降温物品的方式代替高温津贴。对此,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调查:你是否领到了高温津贴?
  “我们公司连续两年没发放过高温津贴,这都8月中旬了,也没听说要给发。”8月14日,市民吴女士拨打本报热线时说道,她和同事每天都在户外打扫卫生,听说有高温补贴,却从来没享受过。

汉中的小伙伴,高温津贴,你拿到了吗

汉中的小伙伴,高温津贴,你拿到了吗

  随后,记者对我市建筑、外卖、快递、环卫等行业是否发放高温津贴进行了调查采访。
  在汉台区滨江路,几名身穿橙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在烈日下忙碌着。“天太热了,不过也没办法,要赶工期。”对于是否有高温补贴,正在布桩的工人表示不知情,边上另一位工人说:“发过的,发了饮品和西瓜。”
  中午11时许,温度逐渐上升,而这个时候,正是叫外卖的高峰期。在一家冒菜店门口,几位外卖小哥正在等着接单。“我们这个工作是不分高温不高温的。”谈起高温津贴,他们大部分说没领到,不了解相关政策,只说配备的有藿香正气液等。另一位小哥说,他去问过公司,但没有得到答复。
  和外卖小哥一样需要跑来跑去的,还有快递员。当天下午,记者在小区物业处采访了几位快递员。“高温补贴有的,每人每天1元,连发3个月,还给发了毛巾。”其中一名快递员听了同行的话唏嘘道:“那你们待遇好,我们什么都没有。防暑降温的东西都得自己备。”“大部分都是私人老板加盟的,谁会自掏腰包给我们发降温费。”另外一名正在填写快递单的快递员向记者说道。
  “服务行业,员工流动性强,从业人员与公司间的雇佣关系也相对复杂。另外,如果按照国家规定,一个夏天,我们要多支出好几万块钱,无形中会增加经营成本,一般小公司很难达到这个标准。”有企业人士坦言。
  除了完全没有的和似是而非的,当然,也有实实在在每年都拿到高温补贴的户外工作人员。彭师傅做环卫工已经有4年了,“高温补贴我们每年都发的,不仅如此,还调整了工作时间,避免最热的时候打扫卫生。”彭师傅说。
  高温津贴::我市2015年已执行每人每天25元
  8月15日,记者从我市人社局工资福利科获悉,根据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调整夏季防暑降温费和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当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根据《通知》,我市从2015年开始调整,高温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天10元提高到了25元。发放时间是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0日,2015年7月1日后按新标准执行。这笔钱由劳动者所在单位负担,纳入工资总额,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期间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降低或扣除劳动者工资。
  根据该《通知》,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岗工作人员,从事室外作业人员,每人每天可领取15元的防暑降温费,其他人则是每人每天10元,发放时间为每年的6月15日至9月15日。

汉中的小伙伴,高温津贴,你拿到了吗

汉中的小伙伴,高温津贴,你拿到了吗

  工资福利科工作人员提醒市民,防暑降温费不等同于高温津贴,符合条件者可以同时领取这两项费用。比如,一名在户外作业的建筑工或保洁员,除了可以领取每天15元的防暑降温费外,如果工作时间温度高达35℃以上,还可领取每天25元的高温津贴。“对于有些单位以饮料、西瓜等物品来冲抵防暑降温费、高温津贴,这样做是不对的。防暑降温费和高温津贴不能用发放降温物品来替代,须以现金形式发放。”
  高温津贴发放不到位,高温下户外工作者可投诉举报
  市劳动监察支队投诉举报受理科工作人员雍昌银说:“如果劳动者符合高温补贴发放标准但是却没领到这笔钱,有权向企业协商讨要,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来督促企业进行发放。”他说,为保障好高温天气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7月初,他们已在中心城区80多个建筑工地张贴《关于做好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工作相关事宜公告》,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组织开展夏季高温期间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执法检查工作,对室外露天作业的施工企业,从事室外工作的服务企业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违反规定安排职工露天作业、超时劳动以及拒不发放夏季防暑降温费等行为的,将依法严肃处理。
  “接下来,我们会重点进行宣传,让劳动者能明确自己的权益,并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维护劳动报酬权益。”他说。
  记者手记:
  高温津贴,是钱的问题,又不仅仅是钱的问题。给坚持在高温天气中坚守岗位的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体现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尊重与爱护,体现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体现出政策的落地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温津贴并未落实到位,一项好政策变成了“纸上福利”,让高温关怀大打折扣。
  高温津贴落实难,固然与劳动者不愿意或者不敢主张自己的权益有关,甚至觉得公司能发放防暑降温物品已经不错了。这是劳动者的善良,但并不是用人单位逃避高温补贴的理由。
  要真正让劳动者在炎炎夏日里感受到高温津贴的爱意,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作为,加强宣传引导,把高温津贴的政策宣传传递到岗位一线,让人人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并且敢于依法维权。同时,加大对高温津贴发放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以促进高温津贴尽快从纸上走进现实。相较于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各用人单位要有主体意识、自觉行为,将心比心地体恤员工的辛苦,履行法定的义务。让滴在烈日下的汗水,得到应有的买单。(汉中日报  记者 朱媛媛)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