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425|回复: 0

[闲谝] 茅台之乡姑娘嫁来汉中 用酿酒手艺撑起家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7-7-2 10: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进汉中宁强县大巴山深处的巴山镇石坝子村二组贫困户罗梅家,一股清洌的酒香扑鼻而来,大大小小的瓦缸摆了一屋子,罗梅正拿着一根木棍熟练地搅着缸里发酵的大米。% ^5 {3 C" ]4 y; I9 A/ i
       今年40岁的罗梅来自茅台之乡——贵州省紫云县,是布依族人。2012年在广东打工时,经人介绍和同在广东打工的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村民杜天纪认识并结婚。“介绍人说给我找了个好人家,我以为家庭条件很好,没想到不是那回事。”她笑着说。过来才发现家里上有残疾老人,下有上学儿郎,经济情况很糟糕。她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这个贫困的家庭。+ A% R0 e, ?( ]/ @* W0 k8 ?

茅台之乡姑娘嫁来汉中 用酿酒手艺撑起家

茅台之乡姑娘嫁来汉中 用酿酒手艺撑起家
8 @/ R# \  p, h" z) y' f/ q
       前几年,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情况,她和老公继续在外打工。但工作不稳定,经常被拖欠工资,让他们越来越灰心。刚好赶上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老家政策越来越好,夫妻俩就想回乡发展产业。- j' M: i6 O! K
       农村人办酒席,通常喝的是当地用土法酿的包谷酒。罗梅有祖传的酿酒技术,经过考察,发现当地的粮食多且便宜,就盘算着发展酿酒业。2015年,她在饲养能繁母猪之余,开始给附近办酒席的农户提供自己酿的包谷酒。刚开始规模很小,酒席上需要,她才给连夜烤。
; o. k& H' I; d       她酿的包谷酒清洌、香醇,很受大家的欢迎。慢慢的,也有附近的商店从她这里贩酒,一年产三四百斤都不够卖。她还就地取材,酿造了大米酒、荞麦酒、野李子酒、野刺梨酒、猕猴桃酒,销量都极好。
. O! ?& q  O8 H5 Y       小打小闹赚不到钱,还耽误工夫,她一直想进一步扩大规模,但资金短缺是最大的问题。去年,镇政府依照扶贫政策,帮她申请了5万元贴息贷款,又给了她5000元产业补助资金。她高兴坏了,立即用4万元买了新的酿酒设备。
( @$ ]  ?' v7 b& A1 @       虽然《健康证》《营业执照》早已取得,技术有了,资金也到位了,但没有合法生产资格仍然是她心头的一块大石。得知此事后,巴山镇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指导她按小作坊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又协助她将样品送至汉中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进行检验。经过多方努力,2016年11月,她终于拿到了《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证》。
4 \0 Z9 ]' K% P; a0 }# i      罗梅告诉记者,她用祖传法秘制的大曲,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酿酒制作过程也实行特别的管理方法,从原料生产到制作白酒等全部环节,都是用“绿色”的理念严格管控,因此,饮用以后,身体上没任何不适反应。她家的酒声名远播,连西安、成都的顾客都慕名而来,广东、浙江、武汉等地的酒厂老板也过来跟她洽谈合作。今年开年到现在,已经卖出180公斤了。
- n+ }1 K9 g) F4 G( S    “她心肠好,市场价9角/斤的玉米,她按1元/斤从周围贫困户家购买。酒糟也全部免费送给我们喂猪。”石坝子村二组贫困户王翠英说。& e* B# Z2 P; F2 C2 T
      面对邻居的夸赞,这个善良的女人有些不好意思。她说,邻居们都是热心肠,有时候看她忙不过来,他们就主动过来帮她,给他们工钱也不要,她就想着换一种方式报答他们。
: g6 a# G; ~. H" V# ~      现在酒的需求量日渐增大,白天晚上都要加工。“虽然累一点,但是我很满足。政府给予了我很多支持,我坚决不能拖后腿,得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她说,等以后挣到钱了,要把酒坊建设得更为规范,把酿酒业做大做强,带领周边的群众一起脱贫致富。(汉江慢城  图文作者:崔慧芬)5 u% t5 Z& ]7 W9 x6 X! s! J% _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