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561|回复: 0

[学校] 镇巴就这样用知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7-6-13 09: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教育一直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
       近年来,镇巴县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创建同教育脱贫精准对接,始终把教育摆在全县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坚持教育城乡均衡、硬件均衡、师资均衡,整合项目资金、放大投入效应,创新扶贫模式、拓展攻坚途径,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深化改革,取得了明显实效。     
   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推进硬件上台阶
        走进该县三元镇中心小学的一间教室,看见学生们端坐在桌前,身体却不由自主地向前探着,此时的他们被大屏幕上的图片带入了不一样的美好的意境之中。这是一堂美术欣赏课,老师轻轻点击鼠标,正给孩子们介绍着一幅画,讲解着图片背后的故事。
     “以前学校环境条件差,好教师也不愿意留下来,通过推进‘双高双普’和教育精准扶贫,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新修了教学楼,接通了互联网,配上了‘班班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教学质量更高了。”基础设施的改善让该校校长吴勇感触很深。
        该县制定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并在工作中稳步推进实施,确保教育与城乡建设同步发展。不断完善教育资金投入“三个增长”保障机制和“六个一点”(项目筹一点、财政拨一点、银行贷一点、部门帮一点、学校挤一点、社会融一点)融资办法,5年来,先后向教育投入资金4.5亿元,完成了农村学校初中工程、中小学运动场改造项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及城区学校布局优化工程等项目建设,县域131所各级各类学校完成了提挡升级,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紧密衔接的国民教育体系,有效满足了群众的教育需求。
      同时,该县合理调配资源,在持续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再投入2000万元,高起点完善教育城域网建设、学校交互式教学多媒体班班通建设、宽带出口扩容建设、课堂在线系统建设,将中小学逐步建成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无线校园,努力实现“三通两平台”(三通:宽带校校通、资源班班通、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全覆盖,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同等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成果,群众“能上学”到“上好学”的需求顺利实现。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提升师资“软实力”
     “听人说老家的学校越办越好,父母就将我从县城转回来读书了。回来后,我发现学校比过去漂亮多了,还来了年轻的英语、美术老师,和城里学校读书一样好。”读三年级被父母带去县城租房上学、不久前刚刚转回黎坝镇中心小学读书的田小雨喜滋滋地说。
       该县按照“城乡统筹、按需配备、动态管理”原则,创新教师补充及管理渠道,补充各类教师539人,通过职评、评优等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及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确保了乡村教师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打破教师校籍管理瓶颈,积极开展“新标准·大规范”活动,教师全员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换,形成了“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机制。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200余名教师通过支教、帮教、走教、轮岗、对口帮扶、送教下乡等方式,实现了全县教育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形成学校中层干部“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上岗机制,推动了县域各学校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
      同时,该县抢抓教育对口帮扶机遇,与西安多所大学和初、高中学校结盟连亲,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进行学术交流和教师对口培训,有效提升教师素养;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年培训在岗教师近3000人次;推进“名师工程”,打破优秀师资智力资源校际壁垒,实现优秀教师区域内的共享、流动、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打造出了一流教师队伍,实现了师资从量的普及到质的提升的新跨越;开展“新常态·大视导”教育改革活动和骨干教研员深入教学一线蹲点包校开展“三课一讲座”及“四轮驱动”教研教改机制,释放教研提质潜能,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教育质量逐年攀升。     
   用实政策,捆绑帮扶,铸就脱贫“硬条件”
      “现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我们县上的娃娃从小学到高中,学费、住宿费等都由政府出钱,现在连上大学,出来创业就业都给钱扶持,这可为我们家长减轻了不少负担啊!”该县赤南镇梅坡村贫困户马维均说起两个孩子上学享受国家政策补助的事情,总是一脸的幸福。
       该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提出以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为核心,建立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大学教育和技能教育到初次创业的全程奖补资助政策机制,对所有学生享受普惠政策,预防新的贫困户发生;对贫困学生在享受普惠的基础上给予特惠政策,确保贫困学生能上得起学。近3年,全县累计投入营养改善计划资金6300余万元,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了人员全覆盖和应享尽享;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700余万元,贫困大学生新生资助金600万元,高中和职中贫困学生资助金1000万元。
       同时,对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学生,全面补助学费、适当补助生活费,利用校企联合“订单式”职业培训平台,对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开展职业教育或一年以上技能培训,点对点扶智,确保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有一技之长;完善创业就业体系,通过签订贫困学生定向培养协议或就业考试政策倾斜等优惠措施,一对一扶志,鼓励学有所成的贫困大学生回乡就业或创业;对贫困家庭子女初次创业,采取项目扶持、贷款贴息、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帮扶等措施,大力扶持创业发展,确保创业成功,实现了用知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欧世强)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