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每当我看到因汉山景区开发给南郑县城带来的火爆人气,就止不住想起30多年前的县城往事。) N. b! W$ C0 r( t9 _
正是改革开放春风开始在祖国大地融雪破冰之际,我接到调南郑县委机关工作的通知,这天,我满怀着美好憧憬带上行李到县委报到。县城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不怎么样”。除了县委、县革委(革命委员会)门口大吊牌令人敬畏外,就是那邮政、银行和印刷厂的两层楼房,显示出不同于农村集镇的景象。一直是汉中郡、府的治所之地,南郑与汉中的关系犹如今天的中国与北京。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县治一迁铺镇,再迁周家坪,才使南郑的殊荣地位急转直下,县城商业、人气一衰再衰。; K" i: J# @$ h! @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周家坪仍被称为“五个一”的县城;一条窄街,一个百货大楼,一个桄桄剧团,一个文化馆,一个露天电影院。县委、县革委仅有四台电视机。由于县市分家的历史原因,工业企业和商业贸易原本就在大河坎,周家坪基本上没有工商单位。* \& i" U0 z8 K4 s" E) D
笔者当时已是县委有名的笔杆子,文件签发栏中拟稿人名字赫然醒目,加之诗歌、散文经常见诸报端。尤其是那篇讴歌汉山电视台的散文《汉山明珠》因其文采风扬,激情感人,在县城引起很大反响。可以说是先声夺人,很受知识女性的关注和敬佩。可以说是不用秀才去搭讪,美人自会慕名来。一些喜欢文学的女士,经常利用借书和切磋文学的机会来寒舍寒暄聊天,指着被子评头论足说:“都什么年代了,还盖这么厚的大红大绿被子。”尽管我也知道鲁迅关于“林黛玉绝不爱焦老大”是至理名言,对她们缺乏追求的勇气,但对她们的挑剔还是按照“挑剔是买主”的农民语录予以高度重视,为怕父母多心,背着他们很快让姐姐给缝制了铺褥和两床小花被子,淘汰了大红花被子和草垫。! \' x+ W. z# Z& t$ H
但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床铺革命并没有挽回挑剔者的再次造访。当时,我总埋怨是父母给置办的不合时宜的行头吓跑了人家。直到后来看了路遥的小说《人生》后,才觉得错怪了父母的用心。这犹如高加林听不惯刘巧珍见面尽讲猪下崽的絮叨,刘巧珍看不惯高加林刷牙嘴角淌白沫的做派,是城乡差别的社会现象,怪不得人家。
5 y* B: C0 C0 W( J. I 当然,床铺革命也没有白费,深得后来一位《汉山明珠》崇拜者的赞赏,她夸奖我被褥整洁、时尚,一点也看不出是农民后生的床铺。加之我俩工作上联系较多,方便接触,慢慢由相识向相知方向发展。但相交过程一直是忽冷忽热,若即若离,没有飞跃和突破。况且冷热呈周期性变化,星期一冷若冰霜,星期二冰雪消融,星期三逐渐升温,尤其是在星期四五去汉山脚下乡间小道上她洗耳恭听我关于《汉山明珠》的灵感和创意时被我征服得五体投地,她只恨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暂。但随着讨厌的星期六到来,人家回一次家之后,就陡然降温,令我难以接受。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揣摩,联想到她偶而提示自己为什么不勤洗衬衣的话语,终于大彻大悟,原来人家嫌自己没有定期洗澡的习惯,衬衣领经常是黑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人家每逢周末回家先饱享父母张罗的山珍海味,然后去洗一个热水澡,换上干净、漂亮的衣服,周身散发着香喷喷的香皂味,全家人其乐融融去逛大街,尽情畅享现代生活,此时的她怎能去留恋一个身着土气、充满汗味的穷书生呢?!- U# U8 o' _3 Q0 ]
从敬佩、仰慕到付诸一生,人家需付出多大的牺牲和勇气啊!直到又一个周末,我亲眼看到她被一个英俊高大、穿着洋气的青年带在自行车上风驰电掣般地向汉中驶去时,自己才在充满酸味的祝福中彻底埋葬了痴想。此时,我目睹着她紧紧搂着他渐渐远去的身影,望着不语的汉山长吁短叹,跺脚埋怨县委、县政府为什么不建个澡堂?
% W2 N9 G( A8 ]; @% f 回忆过去是为了珍惜现在。笔者衷心祝愿汉山景区兴旺发达,县城经济蒸蒸日上,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多彩。(张浩洁)
# |/ x/ x b6 m: R9 s. A2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