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702|回复: 0

[发展] 南郑首批182个美丽乡村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7-1-6 12: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郑县始终以建设“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美丽乡村为目标,提升人居环境为主线,彰显乡村韵味为重点,培育主导产业为核心,通过3年建设,首批182个美丽乡村,实现了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乡村文化不断丰富、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农民收入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 a3 ~' [0 m2 d& x

南郑首批182个美丽乡村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南郑首批182个美丽乡村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 [, W3 Z' \( n# f# |- Z' a8 M0 T, R       南郑县主要领导调研美丽乡村项目建设/ f0 p: p4 O2 w
       按照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邀请汉中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西安旅游规划设计院等四家设计单位,结合全县镇村改革、产业园区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移民搬迁等农村发展重点,保持各村原有乡村风貌、不搞大拆大建,科学编制12个示范村总体规划、圣水—南海特色产业文化风景线总体规划及重点村庄和节点建设规划。在充分挖掘各村的产业、人文、山水环境等特色资源禀赋,合理设计建设项目,确保环境整治、设施建设、产业培育、文化特色和服务配套的基础上体现“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景观、一村一特色”的特色风貌。阳春镇陈村、苇池村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和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打造出了“汉中最美油菜花海”的响亮名片;圣水镇庄房村依托近郊的区域优势、独特的陕南建筑风格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水寺”,呈现出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特色产业聚集、群众幸福安康的美丽集镇;红庙镇喜神坝村利用“出川入陕第一集镇”的地理优势和“米仓古道”重要集镇的历史底蕴,促进了繁荣的古镇集贸经济,推动了原生态的农耕文化活动广场顺利竣工;法镇后河村、牟家坝镇云峰寺村依托茶园以及颇具特色的自然形态,建凉亭、铺石梯,打造小微景观,实现产业发展和乡村观光旅游的有机融合,带动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
9 `3 ?* I. k# ^  `! d      黎坪镇瓦石溪村距县城69公里,两年来镇村投资1090万元打造特色景点3处,硬化道路3.7公里,安装路灯18盏,打造微小景观4处,休闲观光步道1500米。位于该村的汉中黎坪景区开发公司先后投资5.2亿元,按照4A景区标准建设了枫林瀑布、中华龙山、海底石城、天书崖、红尘峡等10个精品景点和高品位的门户区。改建、新建了一批接待站、农家宾馆,现有农家乐45户,可接待游客3000余人住宿、5000余人的餐饮。目前,形成了森林公园与村庄融合发展、农家休闲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发展态势。汉山街道办汉山村位于县城以南,全村468户1414人,2015年该县定位为城郊休闲型,两年来依托大汉山旅游开发,先后投资3700余万元,铺设大汉山登山步道2.7公里、建设村组户间道路11.6公里、绿化道路3.5公里,河道治理3.3公里、疏浚沟渠6.8公里,建设垃圾房4个、净化美化农户庭院42户,完成改厨、改厕、改圈达100%,现有农家乐8户,游客自主采摘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已具雏形,每逢周末天气晴朗步行到大汉山的游客络绎不绝。如今经营农家乐、农家生活体验园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u& n2 D/ }# l- I4 _/ e! n

南郑首批182个美丽乡村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南郑首批182个美丽乡村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 n/ x% K" M1 k8 M, Y! b/ R! h* P
      美丽乡村美如画
; o" }0 L9 W+ m      按照“建设精品、打造亮点”的思路,把12个市级示范村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围绕“四个目标”“六项任务”扎实推进。三年来,整合项目392个,完成投资8.04亿元,硬化道路57.1公里,治理河堤22.6公里,整饰农户住房立面6.09万平方米,绿化道路55.8公里,亮化道路47.5公里,净化美化庭院1872户,拆除破败建筑127处,打造景观节点61处,新增绿化面积1.19万平方米,绘制乡村文化宣传栏5100平方米。各村配置了垃圾收储设施,落实了专职保洁员,建立了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新发展茶园2547亩,苗木花卉790亩、楠竹1000亩、核桃700亩、中药材1300亩、猕猴桃150亩、低改油茶1250亩。
2 w/ `) k6 n6 D2 p      182个一般整治村按照“扫干净、弄整齐、不乱排、无污染”的基本要求,结合“三清”“五改”“四普及”“一建立”活动,狠抓基础设施完善和村庄环境整治。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26亿元,硬化村组道路143.3公里,铺设砂石路47.7公里,改造“U”型渠50.7公里,疏浚沟渠286.8公里,治理河堤113.8公里,实施“农村三改”2364户,新建安全饮水设施107处,新增绿化面积39.8万平方米,增设垃圾箱(池)2582个、保洁员577名。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青树镇青树村依托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完善公共设施,整饰住户立面,绿化、亮化、美化街道,一个蜀汉民居建筑风格的文化旅游名镇正在形成;阳春镇双桥村借助打造最美油菜花海建设,加大传统村落整治力度,硬化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农户庭院、增设环卫设施,加强环境管护,村庄干净、整齐。(特约记者 刘云鹏 ); P# a8 Q. k4 y8 R4 `8 r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