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019|回复: 0

[闲谝] 陕飞上央视了,讲述属于汉中的三线故事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6-9-8 07: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十年来这些车间都隐藏在大山深处,不为人知。他们远离城市,远离交通干线,甚至和附近的乡村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如果你不经意路过这些地方,可能不会想到,它们是我国重要的军工生产和科研基地。在很多年里,这些地方对外是严格保密的,它们曾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三线”。; f5 E( ?* {# C( T

陕飞上央视了,讲述属于汉中的三线故事

陕飞上央视了,讲述属于汉中的三线故事
8 c8 G5 d, t6 U! n( S! t7 z9 Q$ D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三线”也许是个陌生的历史名词,但是在半个世纪前,却激发了很多青年的热情和梦想。一句“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口号,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5 M9 _$ B: y: Q) f* c      秦岭山脉南麓的这个小村庄,村民们对这样的景象已经习以为常。每隔一段时间,不远处的工厂里就会开出一趟列车。车上装的是飞机的部件,即将拉到山下的车间去总装。这条铁路线把山上山下的两个厂区连接在一起。
6 f: T5 F8 ~4 ~; H5 e) Y0 {2 k! D     老厂区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新厂区则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两个厂区串起了一段关于创业和重生的故事。
. P* G" L1 @3 `" H" y/ e

陕飞上央视了,讲述属于汉中的三线故事

陕飞上央视了,讲述属于汉中的三线故事
. E' a# J3 t1 y0 v
  “也是从一片平地开始起,将近快要到1969年了,这儿已经(有)几个厂房已经开始建了,但是宿舍什么这个楼啊,什么都没有。”——徐培麟 (中航工业陕飞公司原总工程师)1 c4 g! f! l  T3 x- H8 I7 _! W
     陕西飞机制造公司在1970年建设之初被确定为我国运输机生产和科研基地,在前20年的历程中,他们最引以为豪的产品就是“运-8”飞机。 1 v, q% d% l0 ]2 L
     91岁的徐培麟老人, 是目前健在的中国航空工业的元老,早在抗战期间,就进入航空界工作。在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三线”调迁期间的种种坎坷是特别难忘的。当时陕飞为了生存,甚至改造了“运-8”飞机,从新疆运羊到国外,然后收效不大。$ B. z# l1 z" x& m6 H. F
   “天天在跑项目,也不知道跑好多次,(对方说)方案很好,我也要,但是我不掏钱,他们没有钱。”——徐培麟+ x0 g" m8 i5 o* Q

陕飞上央视了,讲述属于汉中的三线故事

陕飞上央视了,讲述属于汉中的三线故事
; q( _3 D1 S+ b8 f4 r& c
   “这种情势下,只有你自己好好干,你自己拼命去干,保留你一定的地位,你才有存活的可能性。”——丁重舜(中航工业陕飞公司原总经理高级助理兼总工程师)9 W, f: R1 K0 L6 B1 ^# B3 g
     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留下来的陕飞人,始终对中国运输机的发展抱有强烈的期待和责任感,他们相信时代的困境总有一天能度过,哪怕节衣缩食,也要对“运-8”进行不断的技术改进。
. Z6 |. C: F) @) H7 ]2 M8 d  F

陕飞上央视了,讲述属于汉中的三线故事

陕飞上央视了,讲述属于汉中的三线故事

! k6 l4 D3 [- |  v: `4 h$ d   “就是要坚持,看准了这个是有前途的,是国家需要的。””——徐培麟. y; m  m) j; c
  “虽然没有钱,比如说做各种试验,尽量压缩,费点事但是省很多钱,用少量的钱来完成你最后的试验的大目的。”——丁重舜
: F8 B2 y. f+ W; [& n$ f  “逼出来的,穷!那就得这样干!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逼得你就要找出路,你没有这个自力更生,这个基因,信念的话,你在当时的这个环境下,很有可能这个厂就完了。”——丁重舜9 z/ G. Z  m/ J' A! z! ?: |5 I8 j

陕飞上央视了,讲述属于汉中的三线故事

陕飞上央视了,讲述属于汉中的三线故事
5 E" y0 X4 f9 q/ R
      经过多年不懈的攻关,2005年由“运-8”改进研制的“运-9”中型战术运输机终于在世人面前亮相。(陕飞惠生活). ]( H4 ?: m/ Z: \) s5 I

# T+ a0 B) m+ Q( F2 m' Y+ d1 ^' ~; H4 m* c6 `! r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