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文章的开头最难写。大文豪鲁迅写过:“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看似重复,实为超醇妙语。如果让我来写,就直写成“门前有两棵枣树。”看似简单,却是一杯淡水。前几天,汉中出现了一桩誉满神州的大事,在南郑那个用大智大慧新创建的大汉山广场上,举行了好几万人参加的庆祝油菜花节和文化节展演的大集会,我因身体不适未去,留下一份遗憾,几缕苍凉。紧接着的一天下午,大约五点过几分钟,我因急事下楼外出,刚才还闷热光亮的天,怎么几声炸雷闪电把天空撕开几道缝子,雨如盆泼,雹如鸽蛋,我想,这一阵子正在释放清香的油菜花,花容损落,蜂蝶受伤,游人受惊急躲。想到此情此景,我很担心,急急打听,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冰雹只打了几个点,构成花海的几个主景区基本无损。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咱们汉中的天缘、地缘、人缘还是真正美好的!; D$ }) ]/ I) Z, J1 H
时下,正值暮春四月,清明节来临之时,天清清,气明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绝唱,让清明节有了浓浓的诗情画意。这些日子,我过得是很充实的。市委老干局局长王萃红、老年大学校长甄培基,邀我去陪同省委老干局正厅级巡视员、省老年大学校长魏高良率领的讲师团,到南郑县去看看老年教育,考察春季旅游。一行人过了天汉大桥,与在那里带路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咏梅等寒喧之后,驱车至县城与县委书记李宏杰会合,随着全国各地来的游客车流,沿去年刚刚修通的陈村尖山沟旅游环线缓缓行驶,眼观由层层梯田形成的层次鲜明的金波花海,耳听啾啾鸣叫的春鸟琴声,享受着交警和小红帽志愿者热情周到的服务,汽车多没人鸣笛,人流多没人狂喊,静静地领略着暖暖的春风,吸吮着浓浓的花香,羡慕着在簇簇菜花间嘻闹的蝶舞蜂飞,远眺着游船轻摇和群鱼蹦出水面的闪闪鳞光。这是什么啊?这是天人合一!这是人间天堂!这是盛世奇景!我们行行停停,欣赏景色,拍照留春,与各处奔波来汉旅游花海的游客频频交谈,虽然有北调、有南腔、有西声、有东韵,但融洽点赞之声相同,热爱人生之情相通。我还在盘点情感和回味着阳春镇苇池村李奉荣支书那杯银梭栗香。忽然,引路前行的车几声礼貌的笛声,车速加快,把刚才弯弯曲曲绕行水库的蛇道撩在后边,奔上刚刚修起的宽畅平坦、绿树迎宾的汉山大道。
' s3 c, Q: C2 h& |8 ?9 v 大汉山啦,我们来看你来了。宏杰书记匆匆下车,省和市里的同志们紧紧围拢来,神清气爽地随着他的手势,听他讲述大汉山广场的设计理念、建筑过程、景点内涵、服务机制,以及在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中的科学定位。大家的眼睛为之一亮,思绪也从刚刚沉醉的花香感性中一跃而升腾为理性的层面。平时严肃庄重的宏杰书记突然幽默起来,当起了景点讲解员,他一边指着高大的门楼,一边诙谐地说:这个门楼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中高两低构成一个大山形状,一个是像巨人拱手,向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在一片掌声和欢快的笑声中,大家穿越过密密匝匝的停车群,进了广场大门。这一进门,好家伙!新的一道道风景线就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一座座崭新奇特的古建筑在规划46.4平方公里的页面上耸立起来。花墙秀廊,虹桥接引,户庭园林,宏阔规整。以万山拱卫的大汉山为玉体,以“敬天法祖、祈福汉山”为主题,以汉文化展示为中心,以“节会·休闲·演艺”为主体功能,由高到低,层层布局,梯式修建,在古色古香中渗透着古今结合的时代新意,创意的遐想,创新的理念,创艺的手法,营造了一座品位高雅的大汉山景区,与汉台的望江楼、拜将坛,与勉县城西新建的欲与临潼骊山长恨歌景区比美的诸葛古镇,构成一个“品”字形的两汉三国旅游大板块。这个“三组合”的升级版,将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展示汉中旅游产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我正在放飞思绪进行形象组合,忽然听到有人喊我,一看原来是《汉山广场赋)撰稿人刘大可先生,朋友相逢,他就像瓦罐倒核桃稀里哗啦给我讲解了许多内容。大门内总有几千人,拍照的、舞蹈的、唱歌的,都那么自然,那么欢欣,几位外国人也在人流中。组团来的,都举着花色旗帜,有些还拉起红色横幅集体合影,咸阳的妇女旅游团里有个好像是个领队的人,用流利的普通话给这个新景区大唱赞歌。台上有两个孙大圣,正在以猴姿玩舞金箍捧,和电视里的水平差不了多少,我上去握着猴王的手表示感谢,并鼓励他们“苦炼七十二变,战胜八十一难”,继续为景区增光添彩,他们高兴的拉住我来了个人猴合影。我抬头一看,巍峨的汉山腰高台上,巍然屹立着汉高祖刘邦的玉石雕像,就快步登上台阶,就近隔着护栏观看了他的高大形象,他正张开双臂,挺胸高唱全球皆传的《大风歌》。恍惚间,我问自己,这是沛县?还是南郑?这个像雕塑得很雄威,精气神皆优,他把一个“汉”字写了四百年,传授了几千年,影响了多少亿人啦!我不信迷信,但我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名言。也许不要多久,大汉山有可能与我国的几大名山共享美誉!大汉山文化的人景、仙景、诗景凝集的独特身影,将以中华瑰宝登上联合国的人文宝座,成为地球村的一颗灿烂明星。, J: c0 d; n. S! E
南郑的树梢上都长满了故事。下午3时许,我们握别了南郑县长曹俊强和县上的同志,并请他们转达我们对县委主要领导的真诚谢意,乘车回城。在经过去年受到国家奖励的龙岗大桥的时候,几只红鹤临空闪过,翱翔蓝天白云中,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串又一串的南郑故事。这个县是全省乃至全国县制最稳定的极少的县份之一。从秦厉共公指派左庶长修筑南郑城垣算,南郑这个历史符号已经跨越了2460多年了。悠长的历史,夹有传说,但大部分有据可查,实物实事,实史实人,时代印迹十分明显。正史、别史、稗史,兴衰沉浮,阶层博弈,历历在书。汉水女神的痕迹仍在飘逸;龙岗文化记载着120多万年前先民们生存在汉水流域的活动;黎坪的水向西流奔,黎坪的山怪石嶙峋;那条穿越大巴山的红色交通线上的点点血迹和几大战役的胜利,使这块地方成为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块“跳板”;南湖、红寺湖为代表的几百座水库陂塘,像几百面明镜,见证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从过去,第一把马尾松籽在山口林场村落地,染绿了巍巍群山,染绿了涛涛峻岭;汉江河水束水东流,参加了南水北调送京津的大合唱而获得殊荣;到如今,旅游产业以它特有的发展逻辑逐渐成型,赏花经济独秀一枝,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季旅游的大格局正在拉开。不走回头路,广迎回头客。南郑的五大建设将跃上葱茏,新颜卓卓。50几万勤劳智慧的南郑人民,在党委、政府率领下,不断书写着动听的故事,正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高歌奋进!(杨吉荣)7 G" o+ ?. W5 M1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