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时值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瑟缩在家里偷的半日闲。正百无聊奈的在白纸上涂鸦,突然被窗外一波一波的叫卖声拉远了心神!* C* {& W0 T6 o) F& B7 O# U" j
汉中,窗外的叫卖声
& [* }# J. [; x+ e
"豆豉、盐菜、红豆腐……”、“醪糟、元宵……”、“糍粑、糍粑……”、“洋县枣糕膜……”。一早上来来回回都是这样各具特色的叫卖声——汉中方言、尾音且拉的很长。耳边这样的声音此消彼长,一早上好不热闹。0 n% q0 k1 }4 T7 {
+ k& q. q" q; S* l( h0 d. i8 ]0 i! a
叫卖是最古老的销售方式,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叮叮糖。当叮叮糖爷爷敲着铁板走街串巷的时候,“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便随风迤逦而来,传进了孩童们敏感的耳朵。央了父母要来一二角钱,围着叮叮糖的筐儿打转,迫不及待等着老爷爷用手上的凿子敲下那早已垂涎欲滴的糖块来。嘴里嚼着粘牙的糖块,听着“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渐渐远去,只盼着过不久,爷爷又挑着担子“叮叮当当”的来。: G) X) Z" a2 N3 a
汉中,窗外的叫卖声
% F7 g8 T# v& T* g0 y) \* e3 I
小时候,一段时间流行把馒头做的高高挺挺的,大家还给起了个形象的名字“罐罐馍”。“罐罐馍”揉面揉的瓷实,样子又新奇,一时间受到了人们的推崇,于是一个经济头脑的农家大婶,便在自家加重自行车后面加上了两个大背篓,开始卖起了这种膜。大婶的鼻音颇重,罐罐馍的音总是发成“逛逛馍”而且发音还拐弯,尾音嘹亮并且拖的长而悠远,每天早上“逛逛馍”大婶总会准时出现在村头街尾,大婶的叫卖声成了一道特有的音符,哪日听不见还颇为不习惯。
$ a7 z. N, y6 N
2 v* f$ f) o6 `4 ] 还有一种叫卖声在乡村尤为常见——“收废品、收酒瓶、收旧书旧本子……”。只要收废品大叔一喊,我总能从家里千方百计的翻出些旧东西巴巴的交到他的手中,然后换回几角钱的零花钱。家里东倒西歪的酒瓶子,布满灰尘的旧书本,破旧的塑料纸都被我宝贝一样的存放着,只等着那个声音传来,便雀跃的进行着我的小买卖。
9 {- x" `. V2 h
汉中,窗外的叫卖声
. c3 ]5 y: k1 X- r 正沉浸在小时候卖废品后的小喜悦当中,“豆豉、盐菜、红豆腐”又来了,接着“糍粑、糍粑、”也来了,我嘀咕着这些人嗓子真好,儿子说我“真笨,人家是提前录了音!”,我讪讪笑着,顿觉明了,怪不得一早上这么热闹!罢了,画也不画了,就听着这人间百态,特有音调。
0 P! l% x- u+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