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一位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曾经在威震日寇的台儿庄战役中担任“敢死队长”的王范堂,曾经在汉中工作多年,汉中是他的第二故乡。1938年,王范堂随所在孙连仲第二集团军调往台儿庄,参加对日作战。在战事最惨烈的关头,他无所畏惧,带领57名敢死队员夜袭敌阵,浴血奋战,夺回阵地,最后与12名队员奇迹生还!他的英雄事迹感天地惊鬼神。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分兵两路,直扑徐州,企图打通津浦线,使南北日军联手。而台儿庄恰位于徐州东北大运河北岸,是徐州的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最高统帅部决定:在台儿庄展开会战,阻击日军西进。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从河南乘火车赶赴台儿庄增援。王范堂当时为27师158团3营7连连长。
台儿庄,这个山东省南部的一个小镇,是徐州的门户,军事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3月,日寇在这里摆下了两个精锐师团,要和中国军队决战。28日黎明,日军由西北角向西南方向猛攻,攻势十分凌厉,妄图切断庄内守军与31师师部的联络,置庄内守军于死地。守城指挥部迅速调集部队从两侧组成轻重机枪火力封锁网,封锁日军进攻路线,同时命令王范堂连在正面进行阻击。王范堂接受命令后,利用有利地形组成火力网,并有重点地配备兵力。在友邻部队的大力配合下,经过2天3夜的激烈战斗,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守住了阵地。
为了彻底击退由西北角侵入的日军,王范堂向守备指挥部提出,由自己率领全连尚存的57名官兵,组成敢死队,绕到敌侧,前后夹击,以求全歼入侵之敌,守住阵地。守备总指挥王冠五接受了王范堂的请求,并拟定了详细的战斗方案。
王范堂把57人编成六个小组,每组配足手榴弹,并携云梯一架。傍晚,敢死队员饱餐之后,王范堂带领大家宣誓:“为国杀敌,不成功便成仁!”黄昏时分,王冠五组织炮火,猛轰西北角日军,并命令左右两翼策应敢死队。我军炮火一停,敢死队的六架云梯竖了起来。王范堂率先攀上城头,组织战士先向城下鬼子阵地狠狠地甩出一百多颗手榴弹,敌人万没想到会有敢死队从后面摸上来,猝不及防,被炸得血肉横飞。此时,敢死队员端着刺刀冲下去,一阵猛打猛扎,消灭了大部分敌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搏斗,日军丢下60多具尸体,向北狼狈逃窜。偷袭取得了成功,夺回了西北阵地。在这次战斗中,王范堂全连57名敢死队队员仅存13人。
台儿庄战役胜利后,王范堂和敢死队战友受到嘉奖,夜袭台儿庄成为当时轰动国内的重要新闻。《新华日报》战地记者陆诒把王范堂与敢死队的英勇事迹写成报道,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王范堂也因战功升任第158团3营营长。1949年,屡立战功的王范堂已是国民党30军30师少将副师长了,是年,他与师长谢锡昌率领所部七千余人起义,投向革命阵营。1953年,他从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汉中地区褒城县 (1959 年撤县并入汉中市)文化馆任副馆长。抗美援朝期间,他将自己仅有的3块金条和300个银元捐献出来。王范堂到汉中新的工作岗位后,一年里,跑遍汉中市200多个生产大队,在农村积极组织文艺宣传活动,闻名全国的汉中张寨农二哥诗社就是王范堂协助组建起来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组织为王范堂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工作。(秦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