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在北宋统治时期,汉中境内的商业较以往繁荣得多。其商税收入曾仅次于开封、成都等地,居全国前列。白寿彝所著《中国通史纲要》载,时“开封、成都、兴元,均是从事商业活动的重要都市”。这里所说的兴元,指的就是今汉中城。此时,汉中手工业生产主要是金、银、铜、铁的冶炼以及制纸、陶瓷、纺织等。纺织业仍以丝织和麻织为主,且棉花的纺织技术有了很大提高。造纸的原料有竹、藤、稻秆、麦秆等。
值得一提的,是汉中的茶叶。北宋熙宁十年,即1077年,朝廷曾在汉中城特设“茶马司”,专门负责收购汉中茶叶,然后运往今甘肃临洮,与西部少数民族换取马匹。这就是所说的“茶马互市”。文同任洋州知州期间,曾多次上书,反映政策不利于调动茶农的积极性,建议修订政策,“匡正榷茶之弊”。
北宋时,由于社会比较稳定,故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兴元知府许迪任职期间,比较重视水利,曾组织民工修筑山河堰。此堰引褒河水,使今勉县褒城镇、老道寺镇和今汉台区、城固县大片农田得以灌溉,实现了好收成。赵从俨1064至1067年任兴元节度使期间,在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整治社会治安等方面,也有一定建树。
交通上,除了汉江、嘉陵江水运外,境内还新修了白水路。此路避开青泥岭,使连通关中至四川的略阳县境内的道路化险为夷。白水路由李虞卿主持修建,路成,其书刻的《新修白水路》摩崖至今存留于略阳县白水江镇的山崖上。
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教育的发展。1044年,诏令州县皆立学校,洋州设立州学并配备了教师。1103年,褒城县令张克获主持新修了县办学校。1105年,洋州知州李嵩主持新修州儒学,工竣,州学教授杨时撰《洋州新修学记》碑文,以颂其业绩。
城市建设也有较大起色。如褒城县治设于今汉台区打钟寺村,1062年移于今勉县褒城镇连峰村,此后褒城县城发展步伐较快。城固县城原址在汉王城,即今县城之东境,县尉柴炳主持将其迁建于今址,后逐渐形成今日的城固县城。(沙建国 熊建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