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3213|回复: 0

[汉中游记] 山中的秋韵——南郑大汉山探险穿越游记(图文)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2-2-23 15: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日清晨,天气一反往日的暗淡,阳光明媚,秋风拂面,我们一行数人于8时抵达汉运司,乘上了“汉中——喜神坝”的中巴车,前往青树子,准备攀登大汉山,穿过汉山极顶,再到周家坪,进行户外休闲爬山活动。
1 h) z9 `% P: m! Z  u! M" i* B        我记不清自己到南郑大汉山究竟有多少次了,但每去一次,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和新的记忆。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它有繁茂的经济植物可供观赏,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可供挖掘,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可供探究。
7 {& ]! X9 |1 N$ }# i        车到青树子后,朋友们鱼贯而下,纷纷踏上了略显泥泞,通往汉山的乡树道路。眼前的汉山之顶,已经陷在了晨雾之中,不见了那挺拔伟岸的雄姿。
. W( [. j- d3 N       大汉山,座落在南郑县周家坪的南侧,它是米仓山在汉中境内的主峰,海拔1473米;它东看蜿蜒而去的汉水,南眺山峦叠翠的巴山,西赏明珠璀璨的南湖,北望巍峨壮观的秦岭。' _) r; d5 O* W2 C# k* r% P
        大汉山,耸立在中华大地的中心位置,是真正的中央之山。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它就和汉水相依相偎,相辅相成,哺育滋养了世世代代的汉中人民。因此,它是汉中人心目中的神山。9 J8 S( Y- e" y. Q" T) a

南郑大汉山探险穿越游记

南郑大汉山探险穿越游记
( b7 d' G0 x" r7 ?
        天渐渐地阴了下来,阵阵秋风吹拂着我们的面颊和衣襟,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让没有带上雨具的我心中有些忐忑起来,生怕到时秋雨一来,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落汤鸡,那才是真正地沐浴自然。3 b+ T" r+ H* {* m$ ^3 t( L
初秋时节的大汉山,仍然是满目苍翠,层林尽绿,空气十分地清新,我们不奈烦走盘旋而上的机耕路,见山坳中的小径就直接攀爬,气喘吁吁地穿行在山林之间,体验着真正的有氧运动。
/ @; q! w9 K0 D4 X2 R! E        我们行走在大汉山弯曲的,傍着清澈小溪流的山道上,耳朵聆听着玉溅银盘的水瀑声,眼睛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秋景秋韵:山峰在浓浓的迷雾中时隐时现,犹如蓬莱仙境幻象。      @$ Q" k5 @1 x* }! A. z$ Q2 O7 U
        梯田在层层的金色稻谷衬托下,好似铺就锦绣地毯;松林被阵阵山风摇晃地发出涛声,更显勃勃生机。. N& M* w& K' a' B. t
        进入大门,顺着穿过成排松树的水泥台阶拾级而上,就到了汉山最高点。% \; }# f, S7 L0 ?9 S8 G$ d
        这里,四口接收信号的大锅向天而张,三座发射塔直刺苍穹,近旁是一排简陋的平顶房,这就是370多万汉中人观看清晰电视节目的抟播台所在地。( }3 z# ?7 k. G; ~) S9 m2 E2 x% A
         出了抟播台,我们走过200多米,就到了山顶平台,上有一块高约2米的台地,长满了青草,绿荫一片。站在上面,看整个抟播台历历在目,三座高高的铁塔不时被浓雾所掩蔽,时隐时现。0 f# q' ?/ t: y9 U5 g% q
我立在大汉山之巅,心中不由一阵激动:早在公元前7—8世纪的西周王朝统治时期,汉山就做为王室的祭祀场所而名声在外。8 B# ]5 z! d5 h, b; z# u+ U0 x* \9 u! Y
         环顾四周,山腰间那青黑的矮松,修长的翠柏,枝条依依;在灌木草丛里的黄白野花,肆意开放,点缀其中;火棘“救兵粮”含苞待放,红满枝头,略显秋意。雾中,没有那悠扬动听的汉山樵歌,让人心中有点遗憾和惆怅。& v5 J8 F4 {, ~* B* |$ c5 o
        休息30分钟后,我们离开台地,沿着被树荫遮蔽的湿滑小道,向山下走去。下了不到50米,透过齐人深的高山芦苇,眼前一片开阔。整个周家坪和汉中城区就像一个巨型沙盘,在大汉山的脚下尽显。看高楼林立,汉水如龙,冷水如带,濂水如丝,在纵横交错的大地上尽情地舞动着。
7 X1 [" o: s' A- o8 i1 B       我们高一脚低一脚,一步一滑地走在倒伏的乱草上,不时有人滑倒,起来,拍拍屁股继续前行。密林中,有些树上吊着不少橄榄形的果子,听捍卫者说是名叫“八月炸”的果实。“八月炸”,又称白香蕉和腊瓜,是一种野生藤本水果,成熟开裂,其带内瓤,熟时紫红,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y; F* l" S$ P6 g' V1 }$ U  c8 }
       除了“八月炸”,我们还见到了挂果的木瓜树。木瓜素有“百益果王”之称,有食用和药用木瓜两种。它的种植历史悠久,在《诗经》中就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之句。 8 h9 G. d5 I7 m% u# |3 v$ j: Y! V( ]
       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高约3米的断土崖,阻了去路。周围无路可走,我们只好抓着葛条慢慢滑下,冷汗变成了热汗。
* ]2 t% S/ L0 u* \       我们在山林中已经穿行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没有找到正路,腐草烂叶的气味熏得人脑仁发涨,密林避风让人透不过气来。
3 X/ N  ], }: H9 V+ w7 A* ^+ N       我们终于钻出森林,来到一大片长满红色、紫色、粉色漂亮蒿草的地方。看着眼前的美景,大家正待欢呼,有经验的一位朋友用手杖在草中一探,陷下大截,忙道:大家注意,是沼泽地。多亏及时提醒,不然一脚下去,后果难料,真是有惊无险啊!' f2 g6 f9 M9 y5 I) ]
       我们小心翼翼地绕过沼泽地,又钻进了灌木丛中。大家历尽辛苦,又潜行了约一个小时,走出了老林。这时,耳边响起了溪流声,小溪边是一间废弃的小屋。看情形,久无人住了。' f9 ]1 S+ [& f1 Y2 g
       顺着小溪流,是一条陡坡,坡上有挖好的小土槽,直通坡下,延续约200多米长。我看了半天,才明白是山里人从山坡上往下放木头的滑道。果不其然,我们顺着坡沿慢慢走到尽头,就见那儿堆放着不少的木头。
) y  Y, ^" J0 o# S       呵呵,我们走出来了。自从踏上宽宽的水泥路面,朋友们就脚下生风,一路疾行。不多时,就来到了大汉山最美的桐花谷。谷中,溪流相伴,水声潺潺;桐树成林,巨石成景。
! v; ^6 j- ]4 i       在桐花谷中,桐子花虽然凋谢,但又见在树下、石缝中长着成片的美丽的红花——曼珠沙华。此花又称彼岸花和老鸦蒜,花形十分漂亮,为石蒜科生球根花卉。它可药用,能治淋巴结结核等。因其有毒,只能外用,不可内服。1 ^8 r* _. ^7 ^5 e# D
       这次,好好的休闲之游,变成了探险之旅。虽然有点疲惫,但此行小有刺激和收获,仍然让人兴奋不已。  h# r( l5 e/ X
       出了桐花谷,就算下了大汉山。我们一溜烟地顺着大路,来到了103路公交车在周家坪的始发站,乘车回到了汉中,安全地结束了这次历时10上小时的户外登山活动!8 t+ z, q, G/ s, K
(天地游侠)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