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834|回复: 1

[发展] 汉中市野生朱鹮 超过千只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4-6-14 1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省林业厅最新统计据省林业厅最新统计,,我省我省朱朱鸟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在洋县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现在的2000余只余只,,其中朱鸟野生种群1000只左右只左右,,活动面积也由最初的20平方公里扩至1.3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 q* K9 u8 u, v! W
                                        1 t. f! ?0 t+ K: _
       据省林业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省野生朱鸟自1981年在洋县被发现以来,从最初的7只繁衍壮大到现在的2000余只,其中野生种群超过千只,活动面积也由最初的20平方公里扩至1.3万平方公里。那么,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有何“秘密”呢?带着这一问题,记者于6月10日,前往洋县采访了陕西省汉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鸟管理局(以下简称“朱鸟保护局”)。采取保护区+巡护员+信息员的保护管理模式洋县朱鸟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南坡中段的中山带地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朱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区总面积37549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1390公顷,缓冲区面积9930公顷,实验区面积16229公顷,跨越洋县和城固两个县。" l; i# H& T. X! V* ~! t- O0 Q$ w( g% _

汉中市野生朱鹮 超过千只背后的故事

汉中市野生朱鹮 超过千只背后的故事

( k  V& Q# F1 p% r6 Y0 D       在朱鸟保护局保护科,记者看到了一份“信息员名单”,上面写有每名巡护员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朱鸟活动分布的基本生物特征是,将巢穴建在较高大的青冈树、松树、杨树上,巢区周围有一定面积的冬水田和水域分布,周围有农户居住。为此,我们单位组成了一支由9人组成的巡护员队伍,负责保护区域内的巡护工作。另外,我们还组建了一支由30至40名当地村民组成的信息员队伍,定期反馈朱鸟的生活、繁殖、安全等情况。这些遍布保护区的信息员,一旦发现朱鸟受伤、人为破坏环境等情况,便会立刻联系我们单位的巡护员,以作好相应的处理工作。”保护科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道。" P  H& g5 F8 @, Z4 }

# K, q5 ?* O# S+ E7 e/ U      汉中第一网(帖子:洋县:朱鹮妈妈为救幼鸟勇斗王锦蛇http://0916001.com/thread-16291-1-1.html)报道了5月28日下午,朱鸟保护局高级工程师翟天庆在该县溢水镇桂峰村观测拍摄朱鸟繁殖行为时,意外拍到一条王锦蛇攻击两只朱鸟幼鸟致其死亡的事。谈到此,该科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已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我们已在朱鸟栖息的树上缠上了双层塑料纸,大概有一米多长,非常光滑。这样的话,蛇就爬不上去了。此外,我们一直以来,还在巢树下挂设了安全网、铁皮、刀片夹、伞形罩等,有效控制了朱鸟的天敌蛇、鼬科动物和猛禽的危害,大大提高了朱鸟的繁殖成功率。” (见: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措施防蛇害http://0916001.com/thread-16318-1-1.html)
, v# U; `. ^* A) m2 N. P$ d
6 g7 w. {! ?0 ^9 x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1: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巢区是朱鸟种群数量增殖的基础,因此在朱鸟栖息地采取了禁伐树木、严禁在固定投食田使用农药化肥,禁止在巢区周围毁林开荒,狩猎等措施。另外,在朱鸟游荡区,对天然湿地也进行了恢复、改善和科学的利用,禁止投放毒饵,对朱鸟集群活动的夜宿地树林、栖息树也逐一进行了挂牌,明令保护。易地保护等措施壮大朱鸟种群易地保护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途径。1990年,原林业部为了使野生病伤朱鸟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在洋县建立了“陕西朱鸟救护饲养中心”,专门负责病伤朱鸟个体的抢救、饲养、繁育工作,使野外保护和人工饲养同步发展。20余年间,在设施设备简陋、无经验借鉴的条件下,保护站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人工饲养和繁育技术方案,攻克许多技术难关,为后来朱鸟种源的输出和异地分散饲养奠定了基础。2000年,陕西朱鸟饲养救护中心首次开展人工饲养朱鸟自然育雏实验并获得成功,实验培养和恢复朱鸟人工种群的自然繁育能力,攻克了人工饲养繁殖领域的难关。+ y) F0 _, p6 F& h

% G$ G7 y7 w" }      在朱鸟保护局,记者了解到,按照濒危物种保护的国际惯例,在加强野生种群保护的同时,通常采取建立人工种群的方式迅速增加物种的数量,以使得朱鸟快速摆脱了濒临灭绝的危险。1983年,朱鸟保护工作人员对姚家沟发现的掉巢朱鸟雏鸟进行了半野化饲养,获得成功;1997年开展了人工饲养朱鸟野外代孵代养实验;2002年开始人工饲养朱鸟自然孵化育雏研究;2002年建成了占地8000平方米的朱鸟半野化训练大网笼,对人工饲养朱鸟进行飞翔、觅食等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为实施野化工程培养放飞个体。2004-2006年,保护区与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联合在洋县华阳镇开展的人工饲养朱鸟的野化放飞实验,在世界上尚属首次,连续两年放飞23只朱鸟,成活13只,放飞成活率达到56.5%,放飞朱鸟于2006年与野生朱鸟第一次配对繁殖,成活幼鸟3只,野化放飞实验取得成功,为朱鸟异地引入积累了经验和方法。2010年,为更好地开展鸟野化放飞和科学研究,又在华阳建立了朱鸟种源基地和3600平方米的野化训练大网笼。目前保护区建立的一整套完善的野化放飞和异地饲养管理系统,走在世界前列。朱鸟的成功保护,开辟了世界濒危物种成功保护的先河。
5 I( p. z( G) J8 ~9 w
8 S* r4 K' t# T, e      朱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保护与关注朱鸟保护、繁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仍然不少。一是随着朱鸟种群的快速发展和分布范围的扩大,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人员编制少的问题制约着朱鸟的保护管理和保护区的发展;三是职工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程度不够等问题也影响着保护管理水平的提升。
! ^$ ?* B0 E% \( E  T6 \7 R$ P. b) |% d5 D8 l5 \  O# q
      “多年的实践证明,朱鸟保护不单单是一个业务部门就能干好的事,而是一个负责的社会生态工程,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朱鸟保护局的工作人员说,多年来,他们利用放电影、朱鸟录相片、幻灯片、电视、报刊、宣传牌、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会议等不同方式收到了一定的宣传效应,群众保护朱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一定的调动,一个专业保护与群众参与的联防保护趋势已初具规模。
5 e+ B* \7 k. s5 _+ `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