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古人穿越蜀道,今人探访蜀道,都绕不开褒斜道,言必称“褒斜”。探访褒谷,却又必访连城山。连城山位于汉中市北15公里古褒谷口西侧,与汉王寨(山名)隔褒水相峙。正是由于此二山存在,才形成扼秦蜀咽喉的褒谷口。
0 I3 H" D% L, D0 ?- M' a. M1 f
) d: |8 H& d. Z' I5 ^! X3 z6 r 连城、汉王二山均属秦岭南麓最后的突兀云表,高耸天际的山峰,奇绝之处在于山脚下即为汉江平原,并无丘陵过渡,从平地崛起,分外奇伟。
+ {3 R) j) R t" o' s/ |- C1 F: e9 P5 `% a) c1 _
民谣曰“宝鸡的葱,褒城的风”,意谓宝鸡适宜长葱,褒城由于连城山与汉王寨夹持褒谷,形成一个风口,终年风刮不断。因而夏季凉爽,无人家购买电扇;冬则无霜,农作物比它处早熟十日。由于昼夜温差较大,谷口两侧山岭最宜生长瓜果花卉。位于谷口的河东店镇古有“花村”之称。宋代与苏轼齐名,留下“文同画竹,胸有成竹”典故的文同,在汉中做洋州(洋县)知州时,曾留下诗句:“凌晨走马过花村,先玩玉盆到石门。细想张良烧断处,崖前伫立欲销魂。”: o" A% E1 Q* \/ Z
5 r( b% S& E9 Y/ \ 早年这带产鲜桃,咬一口,果汁长流,甜煞人也;近年则长蜜桔,皮薄汁甜,色泽诱人。顾客但听褒谷口所产,必争相购买。
6 a/ i9 K8 D! S. d7 t" o0 _- s. u0 I# ]% m0 h$ A$ y7 Z) J& a8 t
这样一座惠泽百姓的大山不曾登临,心岂安乎!算算,我自少年来褒谷口附近村落已几十个年头,中学三年,亦在谷口褒河中学读书,几乎每天清晨,首先看见的便是连城山那巨大的剪影。探访蜀道,大家决定:首探连城山。清晨即出发,过褒水,入勉境,便开始登山,至百余米处,有宽约3米的灰白土路从山腰蜿蜒而下,貌虽不扬,名却惊人,这不起眼的山道便是褒斜古道的南口。秦汉魏晋古道经古石门以河谷为出口,唐代却改道于山腰,越七盘岭而至褒城,之后宋元明清,直到陕川公路修通之前,往来旅客都从这儿经过。至今七盘古道轮廓尚存,一些地段青条石板铺就的路面马蹄驼印仍历历在目。稍加修整,即可成为一处游览胜地,其历史文化意义绝非那些仿古移植游乐场地所能比拟。9 d# X2 H1 {1 }9 q0 D
% t4 }; \) q- k' G- [, h. @; ` 目下,连城山已吸引了不少人游览。沿途游人不断,有两位妇女,一位已七十三岁,爬山仍蛮有兴致;再是一伙初中学生,宛如牛犊进山,连走带跑,跳跃撒欢,让人羡慕感叹:人世间还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活泼泼的生命更美好的么!通往连城山顶的小路亦可以说是条古道,因在明清,就有人在山顶修庙,在山下依稀可见飞檐,再见山形陡峭,以为地形所限,不可能有太大规模。( {+ |4 D2 [, p6 c( A& W
# {' S- R R- Q+ B) e 其实不然。登临之中,发现山体十分博大,尤其大山背面一个皱折,可见漫生一坡的青松,郁郁葱葱,隐隐起着松涛;一道缓坡,竟展出偌大一块平地,能养数户人家,也确被人耕种,豌豆青绿,油菜结荚,小麦秀穗,许是山高,长势一般,且比下面要晚一个节令。, T: A. L3 X/ W6 u
/ k8 w& v# h" b; J- c 登临巅峰,举目四顾,熟悉的一切都改了容颜:水波浩渺的石门水库不过几潭碧水;宽阔的川陕公路宛如一条灰白细线;山脚下的一所大学——陕西工学院,一座县城——古褒城县治,简直成了儿童摆玩的积木;就是那些博大无垠的田畴烟村也最多是一幅写意图画……无怪古人教诲:不登名山大川,无以恢宏气概!( w) v" G. w% l! Q9 u( j# i
& Z* P" s6 b, T0 w. r
毕竟高山之巅,不敢久停,待下山时,夕阳正斜,返回已是满天星光。再遥看连城山,月色中,仅见轮廓,一片朦胧;但脑海中却峰谷涧岭,寺观脉势,十分清晰。因为刚刚阅读了这座大山,于是趁兴写下这则短文,以记载探访蜀道的良好开端。(王蓬)2 r1 L7 b7 Z" Y1 I. {+ u- y+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