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417|回复: 4

[发展] 汉中对外宣传新口号定下来了:两汉三国真美汉中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4-4-29 20: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的文化阐释
& @0 E* t  b$ c" a! H
      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种符号思维,总是将某一具体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不仅手势、姿势、信物、服饰、发式、香味、红绿灯、学校铃声等等,可以指称某种意义,甚至吃一顿饭喝一杯酒也被赋予感情意义。鸡爪被称之为“凤爪”,“梅兰竹菊”也都有自己特殊的所指,《红楼梦》中就连香味也被赋予高雅和粗俗的意义。这种现象的共同点是,以一种东西来代表另一种不同的东西。
4 A% I3 x4 B* H5 [6 s0 G, L ) S" r9 T; \/ v
      近来我市提出的“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对外宣传口号,实际上也是采用符号的原理,赋予汉中这个地域特定的所指。因此,必须取符号学的方法,才能较为透彻地理解其中的文化意义。) P# w4 t3 i% N3 D/ ], O

! }5 _' J  v& v) k      首先,把作为地域存在的汉中看成一个既定事物,赋予“两汉三国”的所指,是要强调汉中在中华历史文化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地位。正像史学界现在所认同的,历史“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组成”(莫里斯·曼德尔鲍姆)。两汉三国时期在汉中所发生的一切事件,看起来似乎像互不相连的原子式的事实,如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李固刚直不阿遭祸、黄忠刀劈夏侯渊、张鲁大兴“五斗米道”、诸葛亮遗命葬定军山等等,其实都有一种内在的统一性和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就是“汉水-汉中-汉王-汉朝-汉民族-汉文化-汉语-汉服”为表征符号的内在的民族大融合与大统一。因此,提出“两汉三国”的宣传口号,赋予汉中“汉家发祥地”的意义,实际上也就突出了汉中在中华民族历史形成过程中独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能激发民族的自豪感,更容易获得全国人民的认同。
$ x$ ~1 ]* s5 u' D0 B7 P$ j, N% w6 H6 [
      其次,把作为地域存在的汉中看成一个既定事物,赋予“真美汉中”的所指,是要强调汉中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精神状态。“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涵义。许慎《说文解字》总结道:“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意思是摆脱了现实的束缚而获得一种精神自由的状态。道家借助于“真”的追求,提出了人格化的“真人”之说,而且“真人”成为道家的人格理想,亦即在社会压力中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逍遥游”的精神境界。提出“真美汉中”,在当前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工作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无疑会使汉中成为最能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眼球的亮点。同时,“真”在西方文化中又是真实存在的意思,“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真”又被赋予真理的涵义和求真的科学精神,提出“真美汉中”作现代理解也可以作为“真抓实干”的正能量的隐喻,潜藏着鼓舞人们向上发展的意向。
1 z) w6 s% S* d( I. G% H
# @) t9 I) T0 |8 H" r7 N/ C, B      总之,“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的对外宣传口号,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推动汉中“文化名市”的建设!(作者李锐系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教授)
) t7 T; J( ?8 g& O" [
a
0 0
  @ME: 
发表于 2014-4-29 21:27: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应把汉中的水和绿体现出来,以改变人们对汉中是黄土高坡的错误认识。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4-5-1 09: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美”太雅,不如“大美”来的雅俗共赏
a
0 0
  @ME: 
发表于 2014-5-5 13: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宣传最大的难点就是关中  陕北的影响太大太大了   提起陕西 外人首先想到的是黄土高坡  男人都是头上戴个孝帕子   但咱们汉中肯定不是黄土高坡 但外人怎么都不相信  所以宣传的话 我觉得不应该带着陕西的头衔宣传   你带上这个头衔 就好比一个金箍子  在怎么爬也是被人踩在脚底下的    所以可以借着四川的名儿宣传 我们这个地方也是和四川地势  气候    人文 甚至口音都是一样的  而元代之前  这地方也是属于四川管辖  四川肯定不会让人联想到黄土高坡吧  只要让人知道 汉中不是黄土高坡 宣传就达到了
9 y8 n4 y6 Z: G/ l

点评

言之有理,所以前几年定三来的“汉”、“水”、“绿”三字,真是抓住了根本问题  发表于 2014-5-5 18:12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