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1752|回复: 5

[爆料] 原来这些就是刚评选的汉中十大文化符号!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4-4-26 15: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由汉中市委宣传部倡导组织,由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市直新闻媒体、各通讯运营企业共同参与的“汉中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活动结果正式揭晓。
3 G% K6 q9 M. H0 c0 ?# O0 D! F+ v0 V# s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近20万名市民积极参与、广泛推荐、投票,十余位专家学者把关、评定,经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最终选出了最能体现汉中历史文化、人文生态、彰显文化名市底蕴的汉中十大文化符号汉、古栈道(石门栈道)、龙岗文化、拜将坛、张骞、定军山、石门十三品、朱鹮、汉调桄桄、汉中仙毫。
& t5 @' D+ l- o8 Y4 k# r. e* y% T4 a! K1 e, s! D) N) J
  此次活动按照知名度、美誉度、代表性、独特性、地域性等要求征集了文化符号候选名单,经过邀请专家学者研讨、宣传动员广大市民投票、对评选结果再次论证解读等阶段,通过报纸、电视、网站、手机、市区主要LED屏进行广泛宣传,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关注,近20万人通过网络、邮寄、短信等方式积极参与投票。! ^) b9 f5 q% Z, I1 N7 R

# p5 r' S) m8 J8 T" w        在市民建议和专家推荐的基础上,另外评选出了汉中市十大入围文化符号:古汉台、汉桂、旱莲、武侯祠、龙亭侯蔡伦、李固、张良庙、江神庙、午子山、汉中面皮。: O; h  `0 |  g- W
) M6 q6 s! @- ]$ V- J- A& T% P# D1 @
        此次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对汉中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思考,加深了对市委、市政府“文化名市”战略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了汉中市民对汉中独具特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增强了“三市”建设的凝聚力,也为汉中“文化名市”战略注入了新的内涵。) f6 B' R1 e, w+ C+ X  O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5: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十大文化符号解读:
# ]& n1 v0 ~4 Q" b8 D' J/ f  w
3 a  y9 H+ u5 V& m0 {  【十大文化符号之一:汉】& c3 x, O& Z  y! c4 T8 P, J
  华夏文明体系中,“汉”具有为许多庞大事物命名的功能。银汉、汉水、汉中、汉朝、汉族、汉语、汉字……形成了一个以“汉”命名的系统。这使“汉”成为具有强大神性力量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字符号。
* O* q; z% j. q- M, n. Z9 z* r1 }+ c9 d% y; S& O( n: ]
  神性力量来源于古老的天地感应观念。古人的认知中,横亘天空的银河与横卧黄河长江之间的汉水,形成天地对应关系。汉水的源头之地、上游之城汉中,自古被赐予“天汉”美称,就是这种观念的产物。《汉书》记载,萧何正是运用这种神性力量,以“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巧言说服,才激发起刘邦到汉中开辟战略基地夺取天下江山的雄心。大功告成之后,就以具有神性力量的“汉”字为新王朝命名。, P% [9 g: c% Z2 d' Q0 z" e5 |

6 ]7 z$ O8 p4 E. P  大汉王朝建立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汉朝之后逐步被称为汉族,语言、文字也统称为“汉语”“汉字”,这与大汉王朝的创建与强大,与作为大汉王朝发祥之地的汉中,与具有神性力量的汉水,有着符合逻辑的血脉关系。; x6 e+ P. j1 g8 p
, T6 K, s  c  i8 W; D) g. ^# M
  中华文明史,浩浩五千年。在文明流转进程中,汉朝无疑是重要的历史拐点之一。它延续华夏文脉并开创新的格局。以“汉”为象征符号的华夏文化,带着银河的辉光和汉水的神性矗立在世界东方。她血脉永续,希冀新的复兴,新的辉煌。
1 q7 h, o. c( G& I6 |, t) v# U2 d' X, H
1 I6 Z: {3 R3 N! y( x5 B9 h  【十大文化符号之二:古栈道(石门栈道)】2 p. b7 w  \( g
  汉中境内共有七条古栈道。其中四条贯穿秦岭,从西向东依次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三条贯穿巴山,从西向东依次是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 ~" K/ f- w. i4 {
6 @, n" A) x7 [: h$ @) ^
  古栈道蜿蜒如历史。它是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是建设者的生命丰碑,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宏大创造,是集密累积华夏文化的高地。金牛道蜿蜒秦国伐蜀的历史传说,潜隐着古代修建古栈道的悲壮场景和英雄故事。荔枝道扭结着“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唐代故事。著名的褒斜道和陈仓道是西汉故事和三国故事的大舞台。位于褒斜道南口的石门隧道,是人类交通史上第一条人工隧道,具有开创性意义。石门累积的书法文化,光耀青史,润泽万代;其中的《大开通》、《石门颂》、《石门铭》在书法史上有集大成和开后世的崇高地位。
, I: I% x' Q4 a5 E" o( A. D* N$ ]& r& o, O$ {
  古栈道是汉中人实现秦巴大开通梦想的精神象征;其内涵包括开拓进取、勤劳智慧、坚忍不拔等元素。栈道精神为当代汉中人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源泉、智慧源泉。
8 H1 A8 D1 Y& ?. v- _( m: h' m5 Y6 n- O" [* G0 ~
  【十大文化符号之三:龙岗文化】
8 o; S) \, ^. T  走遍汉中大地,处处都可以见到史前社会留下的遗址。其中最有学术价值的是南郑县梁山脚下出土的龙岗文化。
/ z  v- v* W# ]+ h* p+ @- J8 H: `  i2 O/ E5 S+ I; k( }1 S
  龙岗文化包括两个文化土层。旧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充满浑朴天趣的龙岗石器,说明至少120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与大熊猫、剑齿象、羚羊共同生活,繁衍生息。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双鱼纹彩陶盆、人面彩陶壶、兽头尖底瓶等精美的陶器,展示了约7000年前先民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以及达到的审美高度,至今令人惊叹。
2 \# W) h7 J4 T6 M% L, i% J" d4 {8 h7 d$ q. U/ v
  美国考古学家阿金斯教授赞叹龙岗旧石器时代文化:“我从这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根。”国内一些知名历史学家指出,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汉水流域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8 W' u" Q& P* P- D! C$ ]- }' G
8 z% t$ L* `: Z" _; Y) x+ d
  【汉中文化符号之四:拜将坛】
* j6 P  }0 j  M0 p* d5 ?0 k; g% a  汉中城南的拜将坛,是韩信拜将纪念地。
, p6 V. ^1 r# D$ Q  就在这一抔汉土之上,刘邦塑造了举贤任能的领袖形象,韩信则展示了俯瞰天下的雄才大略。' K& r; S5 k+ ~, ]: d+ Z
; f# Q! M$ U2 Y
  古道追韩信,筑坛拜大将。那一场挽留英雄的夏雨定格在《史记》、《汉书》的历史眼光之中;那一轮照彻古今的月光成为经典的艺术原型,被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反复言说。精彩的历史故事把事业成败与用人之道的关系呈现得入木三分,成为后世政治家、军事家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 E0 w9 L! P6 u/ V& q
! A! N" f! Q+ W! C! D% {
  拜将坛最高处,矗立着一尊韩信塑像。比拜将坛最高处还高的地方,矗立着领略不完的成败奥秘,矗立着意味无穷的用人之道……
, k8 t4 g  ]- _/ b8 @
2 {9 i, T6 ?; T% D  【汉中文化符号之五:张骞】
* I7 z$ x6 q6 K$ `/ }  历史选择汉中人张骞作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小盆地展示了大胸襟,小流域流出了大气魄。, V( V- y% E" B2 N% f
* f  {0 ^' R) {0 _+ c
  他是从散发泥土芳香的绿色盆地出发的。秦巴山水阻隔不了他包容天下的胸怀。/ F( Y2 i. H1 _$ K

* I$ O( ?( _4 e0 n+ M) n& I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张骞跋涉的长途中,自然的大气象大景观和他人生的大气象大景观遇合对应。0 _( f) i8 o# ?) T# o% z
7 X/ W  `& z2 O' y+ ]* o
  十余年持节不变,他坚韧、忠诚;在异乡顽强生存,他有变通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智慧;带去东方物产,带回西域物种,他实现了生命交流、文化交流;走了最远的路,走了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他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4 }* |" H/ L  T) E$ n6 j

" ^, r! |- D$ {5 U' x  每个民族都会以不同形象面对世界。张骞为我们塑造了胸怀博大、精神雄健、意志坚韧的民族形象。这是我们民族曾经拥有的形象,也是改革开放时代需要重塑的形象,更是处在最好发展时期的汉中应该葆有的形象。4 L1 x# o( Q9 M, z8 Q5 [! r

) e0 D# ?9 ]1 _0 P
a
0 0
  @ME: 
发表于 2014-4-26 16: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的不错,我认可
a
0 0
  @ME: 
发表于 2014-4-26 18: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军山入选第6名似乎有些过了,他只是刘备称王汉中三分天下的基础,还有新中国第一部电影还是彩色电影拍的就是定军山,但实际上定军山外界知名度并不高。
a
0 0
  @ME: 
发表于 2014-4-26 19: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军山和古汉台搞个位似乎更合理些
a
0 0
  @ME: 
 楼主| 发表于 2014-4-27 10: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文化符号之六:定军山】
1 e- Y: C2 X2 [5 L/ D7 e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3 a0 u& f2 t2 y$ p2 V0 I7 {" D
* @! M0 p! w4 P
  位于勉县境内的定军山,海拔高度不过六百余米,却因为它占据的历史高度而名闻天下。“黄忠刀劈夏侯渊”的历史活剧是定军山成为名山的华彩开篇。古代政治军事智慧的集中体现者、勤政廉政的典范人物诸葛亮归葬定军山下,更为这座名山增添了廉政、勤政、忠义、智慧的光环,他的经典话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一代伟人的精神写照垂范千古。/ n2 g* e+ Q$ F8 M3 U2 l% C+ Q6 h

' w* g4 |9 g0 f( T: ~  定军山,不仅在历史坐标上是一个鲜明的点,在艺术坐标上也放射出耀目光芒。京剧《定军山》就是根据定军山的历史故事创作的经典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1905年11月诞生的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纪录片性质的京剧《定军山》,由须生泰斗谭鑫培主演,距今已经一百多年。
, h3 l. W2 S) d( T8 m1 H7 m
7 [) p  w8 P% M0 W! Z  【汉中文化符号之七:石门十三品】$ h: o! V7 D/ D, s
  一条穿越时空的大动脉——褒斜古道,沧桑古道上一座世界第一的人工隧道——褒谷石门。往昔,无名的书圣、卑贱的工匠披荆斩棘、临险攀岩,把历史的精彩、艺术的精华、自由的精神,纪录、书写、雕凿在石门及周边百尺崖壁上。石门——历代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圣地,中华书法艺术的宝库,一部立体的中国书法艺术史。《大开通》、《石门颂》、《石门铭》曾令康有为、于右任顶礼膜拜。我们翻阅《辞海》,无意间便可领略汉隶精品《石门颂》的神韵。石门十三品,艺术宝库中最璀璨的瑰宝。
6 Q( z" U: ]3 G5 Z( [  K% V7 ?! \6 X: ^$ i( d; Y
  【汉中文化符号之八:朱鹮】
2 O: i- R2 [5 ?5 b) \+ o" y7 |  展开云霞一般的翅膀,有“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从秦岭的绿色中飞来,向世界展示她的高贵和美丽。
3 E; l& B* Z* z* G8 J/ R2 F8 S$ X' _1 R; a
  曾经是一个濒于灭绝的家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秦岭南麓发现7只朱鹮的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绿色环保组织的热切关注。是汉中这块土地为人类保存了这份独有的美丽。现在,朱鹮家族已经繁衍到三千多只。
3 c1 V" X+ f) K4 `8 u; }! B0 ^; G8 X7 ]1 q
  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这些珍稀动物选择汉中为它的家园,是因为汉中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最适宜居住的地方。
: f" u! G' V2 a1 [; a4 E, ^  Y" ?( b$ o& e4 R$ M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这块土地对于万物的怜悯和善意……
2 R% g# Y( @* j4 C& |5 j. }! ~3 |) A# s
  【汉中文化符号之九:汉调桄桄】
4 z$ ^3 Z& t( j  “击瓮叩缶、弹筝搏髀”唱出秦声原始的粗犷豪放、苍劲高亢;曾经的秦腔,吼出八百里秦川历史的苍凉与家国的兴亡。随着先民们穿越秦岭艰难的步履,“桄、桄、桄”的梆子声传遍秦巴山地、汉水河谷。南国之水的润泽使这古朴的乱弹婉转柔美、韵味悠扬。欢音、苦音,快板、慢板,生、旦、净、丑,文唱、武打,演绎着鲜活的历史、展现着纷繁的世事、诉说着悲喜的人生。植根于秦巴沃土的艺术之树——汉调桄桄,老树新花,盛世绽放,文化遗产,传唱千年。
1 k: [7 N0 t3 f" F% v& k% q- a% G$ U$ q' g4 O
  【汉中文化符号之十:汉中仙毫】: A# l# [+ b; n- q& o  b6 C/ W. M
  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贵州茅台荣获金奖。' }' _9 |$ m; t

, ]2 M9 g* {. ?" C- ~: M3 d  2013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汉中仙毫荣获金奖。4 v) l1 H. K! T
  T2 |8 ?3 [. U
  两种高贵的饮品相隔一个世纪之后,在国际舞台相遇拥抱,让世界品尝中国的好味道。' `( d6 f& J9 H# p

- O) Y5 V1 }* A6 E" K  酒神茶仙一相逢,便陶醉世人无数。9 ?+ O" a: T- r0 J+ S

  v: o1 c* \- A, @  三千年的贡茶;一千年的和亲茶;六百年的茶马道;岁月锻造,文化陶冶,科技创新,浓缩出汉中仙毫的高品质,成为中国绿茶的新秀。
' N, l6 I* f0 r. b
2 p/ ?) X9 ]. ^4 z  “水在天上流,云在脚下跑。春风春雨春花开,采茶姑娘上山来。”和着汉中茶歌,茶圣陆羽似乎又来到汉中,他捧着《茶经》,在巴山之巅反复咏叹:
. J5 }" A0 K' ]" J7 L( h5 e" d
; E3 i' ~$ z; G/ v1 ?( D0 m  “茶,南方之嘉木,巴山峡谷生焉。” 5 @# I& _, t; Y6 i# |  d2 s/ ?: I0 s& D$ f

! p  z1 b5 f6 W6 @% K2 a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