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腊八祭灶,年下快到。”在这春节将至的日子里,一提笔满脑子都是“快过年了”、“一家人要团聚了”、“该备年货了”等等之类的“俗念”……总该写几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话吧?
恰好报纸送来,看到一则极短且很不显眼的消息:“省慈善协会举行‘2014年春节送温暖暨志愿服务联合大行动启动仪式’……共筹集资金550万元,向全省近两万户特困家庭送温暖……每户赠送面粉25公斤、食用油5升(一桶)、肉制品2.5公斤……在11月22日前全部发给受助特困户……”我一下子好激动,不由眼眶发热。
这总价值不过200多元的东西,对很多人来说确实算不得什么,但对于特困家庭来说,确非常实惠,是雪中送炭。祝福他们,也能过个稍微像样的年了!当然,也要向省、市慈善协会表示深挚的敬意。
春节将至的“闲话”
继而忽然想到,这些如今看来几乎微不足道的东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却是数以亿计的人梦寐以求的奢望啊!记得当时一个城镇人口每月定量供应食用油4两,干部职工5两;粮食后者每月30斤、前者按年龄段分档,成人最高27斤,其中百分之三十为杂粮;而肉食每月半斤,春节特供一斤,凭票购买。两相对比,如今特困人群的春节慰问品,已经超过了当年五口之家城镇人口的春节供应——这岂不是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实实在在的“丰硕成果”吗?
文化人张口闭口“文化”,其实“民以食为天”才是比一切文化更大更重要的“文化”。君不见今后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粮食安全吗?真可谓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由于环境污染、滥占良田,愿意种地的人日益减少,浪费粮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一切潜伏着某种危机呢!
所幸党中央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但愿1959年到1961年那样的饥饿岁月千万不要危及我们的子孙后代!
这种“闲话”似乎与“文化”还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因为文化人再出世,也是要吃饭的。(郝昭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