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第一网

搜索
更多
猜你喜欢
查看: 951|回复: 2

[历史] “辞海”取诸汉中褒谷口的《石门颂》之前后

[复制链接]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9 14: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辞海》是我国现代学者编纂的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大辞典。这部巨书的问世,与我们汉中的人与物颇有联系。

       《辞海》的编纂,设想是很早的。1912年,中国现代著名的中华书局成立。不长时间,书局就集数十人之功,历时六年,编纂出版了一部《中华大字典》。该书出版后,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编纂完成此字典后,编者们便希望乘此东风,编纂一部更大规模的词典。用1936年版《辞海》刊载的《编印缘起》中的话:“民国四年(按:1915年)秋,《中华大字典》即杀青,主编者徐鹤仙先生元诰欲续编大辞典,时范静生先生源廉长编辑所,亟赞成之,遂商讨体例,从事进行,定名曰《辞海》。”这份“缘起”的作者,便是出生于今汉中市汉台区,中华书局创办人,时任书局总经理的陆费逵先生。

       虽然从《中华大字典》之后,《辞海》便开始了编纂,但由于这项工程,费时耗资巨大,作为一家私营书局,一时也难以承受。故此,《辞海》的编写,时作时辍,进行甚缓。一直到1928年,陆费逵聘请到中华书局后来的重要人物舒新城出任《辞海》主编,这项工作才得以全面继续。舒新城出任主编,发现诸多问题。用陆费逵的话说:“新城觉原稿中已死之旧辞太多,流行之新辞太少,乃变更方针,删旧增新。”“然旧辞有从前之字书类书可依据,新辞则搜集异常困难。曾嘱同人遍读新书新报,开始时收获尚多,后来则增益甚少,尝有竟日难得一二辞者。……先后从事者凡百数十人……亘时二十年之久,亦可谓艰巨之业矣。”(见《编印缘起》)

“辞海”取诸汉中褒谷口的《石门颂》之前后

“辞海”取诸汉中褒谷口的《石门颂》之前后

      一部书的编纂,参与人员“凡百数十人”,费时“二十年之久”,真可谓“艰巨之业”。无奈之下,陆费逵将此事交给参与《辞海》编纂的一位名邹梦禅者来选择。思来想去,他们最终采取了一个最为妥善的“以古为师”之法。从中国古代著名古碑中去选择,现代人当然无话可说。最终选择从汉中褒谷口的“石门颂”摩崖中取字作为封面题字;刻于东汉延熹六年(公元163年),立于河南省桐柏县淮源庙的《桐柏庙碑》中取字为书脊题字。这样才将在一部大书上留名的事情定下来。虽然《石门颂》摩崖文字绝对无愧《辞海》,可想来,最终定夺者陆费逵,对自己出生地的这方国宝,一定也是情有独钟加十分自豪吧?

      从《石门颂》中选出《辞海》二字后,由邹梦禅“双钩向拓”。做出来后,人人都觉着“精神”,足符这么一部大书。后来邹梦禅回忆这件事时还说:“这方法确是最折衷又适当不过的了。”

    《辞海》出版之后,受到读者的欢迎。仅1949年以前,各种版本行销在100万部以上。作为汉中人,笔者一直关注这段传说。经过翻阅大量资料,大致弄清了“辞海”取诸《石门颂》前后的经过。这里试着介绍出来,也可以让家乡人分享出生于汉中的陆费逵为编纂《辞海》所费的心力,以及曾立于汉中褒谷口的《石门颂》对这部书所做的不可替代的贡献。(杨建民)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9 15: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中房产信息网
我大汉中有书法史上的石门十三品,可惜没有宣传啊,很多汉中当地人都不知道。
a
0 0
  @ME: 
发表于 2014-1-10 10: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大汉中文化渊源流长,可惜没得到重视进行挖掘开发,不能发扬光大!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