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隆中对》想必大家知道,是否还记得那些年课堂上默背的“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历史上有两个精彩的“君臣对”都涉及到汉中,一个是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时,刘邦在汉中筑坛拜将韩信的《汉中对》,再一个是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隆中对》。前一个成就了汉室四百年的基业,后一个留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佳话。
在一个小雨纷飞的下午,我撑起伞,来到汉中远郊的石门,寻觅当年将军的踪影。一路上,雨儿斜,游人稀,恰好给我的思绪留下飞驰的空间。
从石门景区走来,左边是崖壁,右边是悬崖,悬崖下是浪花滚滚的褒河。路不难走,宽阔处的绿茵里还分别立着西汉故事雕塑。路上我在想,当年刘邦登坛拜将,将军意气风发,那时的韩信心里是何等的惬意啊。从漂母的饭恩、胯下的屈辱,到项羽的帐下执戟,再到脱楚归汉成为汉军的主帅,这当中的变化,天壤之别,难怪汉军上下一时大惊。也就是这个韩信,在拜将仪式之后面对刘邦的问讯,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成就了驰名天下的《汉中对》。
其时,当时的刘邦集团正处于是安于困顿还是谋求进取的十字路口。
汉中北有秦岭,南有巴山,为一狭小的山间盆地,只有几条漫长而险峻的山间小道连接巴蜀和关中,在两千多年前相当闭塞和贫瘠。秦亡后项羽依范增计安排刘邦做汉中王,并派前秦章邯等三个降王在秦岭以北封锁道路,钳制刘邦,就是想要把他困在此地。此时刘邦集团如果甘心困顿与此,那么此后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大汉帝国,也不会有刘邦还乡的《大风歌》,更不会有我们汉族、汉人、汉语、汉文化等称谓一脉相承至今。而刘邦毕竟是千古一帝,他虽身陷困境,心却急欲打开局面,此时韩信《汉中对》一出,焉能不喜。于是刘邦接受了韩信北上还定三秦,进而东进争夺天下的战略计划。也就由此,一介布衣韩信开始平步青云,一鸣冲天。
《汉中对》的实施,是楚汉相争的历史起点,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汉中对》的正确决策和成功推行,是刘邦集团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弱小走向强大的转折点,可以说,刘邦最终能够战胜项羽夺取天下,其胜利的基础,正在于此。
细雨霏霏,站在褒谷口的高处,顿觉豁然开朗,只见烟波浩淼,风景秀丽,四周怪石嶙峋,林木苍翠,古老的褒斜栈道若隐若现,似龙蛇蜿蜒,引人遐思。这里,就是当初韩信在《汉中对》提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所在,只是当年的栈道与石门山洞,已经一起淹没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设的水库之中,眼前所见的栈道是在水库建设的同时依照原样复建的。
阴霾的天空似乎有雷声隐隐传来,我想,那不是雷声,那是当年樊哙、周勃率领军士修建栈道的伐木声,凿石声。本来这条栈道在秦亡前经过多次修复,畅通无阻,可是刘邦入汉时,早已依张良的建议放火烧了栈道,以绝项羽对他东返争夺关中的疑心。也许樊哙、周勃无心督工只顾喝酒,此刻那伐木的声音不紧不慢,很有点儿雷声大雨点少的意思。
时势造英雄,谁也没有想到当樊哙、周勃在褒斜道上大兴土木、迷惑敌王,诱其将重兵屯于褒斜道口的时候,刘邦和韩信早已率领大军从汉中出发,一路向西,然后掉头向北,沿秦岭西端的嘉陵江河谷绕了一个大圈子,迂回至雍王章邯侧后突然发起攻击,一举夺取陈仓,突入关中,平定了三秦。
这当然是一个经典战例,这当然显示了韩信的军事天才!在中国军事史上,韩信由汉中还定关中,是唯一的一次成功先例。四百年后,诸葛亮由汉中五次北伐,试图重演当年的历史,都以失败告终。这也从反面验证了韩信用兵的巧妙和这场战事的不易。取定关中之后,韩信辅佐刘邦,“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最终垓下一战,击败不可战胜的项羽,为赢得楚汉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