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没错,我就是一名人民教师,在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非热门学区)当语文老师。今天就是教师节了,本来想说点什么又无从说起,汉中第一网约我来写写关于教师节送礼,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那我就来写点吧。
同事说网络上写帖子无论你写的多诚恳多坦荡也会引发不同声音的质疑和谩骂,要我淡定一点。我昨天写完以后就没看回复,今天上完课还是忍不住上来看了一下,竟然上了头条。没想到能够理解和看明白我所写的人有那么多。真的挺感动的,对于有些人质疑我把家长送礼形式分成三类已经是区别对待的声音,我在此还是要多啰嗦几句。我这么分类只是为了区分概括三类家长的不同心态,并不代表只有这三种送礼形态。
我确实不能说自己没有收过礼,但是那些大的超市卡和券,以及动机不纯的礼我都退回去了。另外一些实在推托不过去的(比如肩颈按摩枕、一些土特产、旅游带回来的纪念品这种)也提醒自己下次要更果断一点,能当面拒收的还是拒收的好,平白落人口实,真是没必要。社会在进步,以前的时代苹果很稀有,送人一个苹果可能已经算很奢侈了,但现在的社会即便送你三箱苹果,你是否还会觉得天呐,人家送我那么重的礼?(好吧,我这个人有时候举例子就是容易举极端例子,可能又有人要攻击我看不上三箱苹果了。。。。)
我一直在强调家长送礼的心态能不能简单再简单一点,并不是我在主张送什么礼更讨老师欢心!!!!再换句话说,你有一个有钱的朋友和一个穷的朋友,你跟她们都很要好。有钱的朋友出国给你带了一瓶香水,对她来说只是顺便和觉得你会喜欢这样子来送给你的。穷的朋友从老家给你带了几枚土鸡蛋给你补补身子,对我来说,礼品也许价值不同,但是心意一定是一样的。但是有一个不富也不穷的朋友,交情也一般,费尽心机很突兀的送了你一件真丝睡衣,然后时不时挂嘴上,你心里怎么评价你的这三个朋友??这时代很少有人缺吃少穿,作为一名老师,我也不靠收受家长贿赂发家致富(要不然我还不如去当贪官更来钱是吧?!)
我把我的这篇帖子给了我旁边的几位老师看了,他们都对我的幼稚和真性情表示摇头,说我犯不着把自己的心态剖析给外人看,还苦口婆心补充那么多,说我把家长当朋友来类比这也不合适。总之,他们说老师已经是被抹黑了的一个职业,就快跟医生一样混不下去了。你收不收,问心无愧与否,只需要对自己交待就好。当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尤其累,幼儿园老师和大学老师都没那么大的压力和争议。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提到教师节,人们就纷纷想到要给老师送礼,甚至还觉得不给老师送礼,老师就会冷落自己的孩子。一旦这种思维定势形成以后,恐怕你想要独善其身也是不可能的了!我作为一名教师,仅代表我所在和认知的教师群体说一句话:没有一个老师是一开始就想要收取家长“礼品”的。然后事实却是让双方都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到底是老师默许家长要送礼,还是家长抱着“贿赂”的心态来腐蚀老师队伍的,已经和“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无从考究了。
原本教师节学生家长给老师一点有心意且不贵的小礼物,的确可以让师生家长三方的关系更融洽,也更有助于沟通。然后,这种关系却很容易变味,一旦有人稍微提高了礼品的档次,比如“广为传颂”的超市卡和各种券,还动不动上千的,立马就有一种“交易”的感觉。刚开始被塞这种礼品,很多新老师都会不好意思,不愿意收,很为难,甚至坐立不安,问老教师,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怎么处理呢,只有两种,想个办法退回去,或者看面额小的就先收下,以后有机会再还一下人情。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人情债没那么好欠的。
于是乎,老师除了日常上课之外,还多了一项负担,要惦记着谁谁的家长当时送了我多大的礼,我要找个什么时机礼尚往来一下。那么,老师的心思就会不那么专注,也难保个别家境略差的老师会受不了诱惑,从而德行有亏。即便老师不可能真的因为收了谁家的厚礼就真的把谁家的小孩捧上天去,或者因为没有收谁家的礼物而故意冷落他家的小孩,这个真没有!但是,即便尽量想让自己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但与家长接触多的和接触少的,凭良心说,真的会在孩子身上产生不同观感(我估计我下面说的话肯定会有人喷我,我既然开帖说了,也不会虚伪的说自己肯定绝对公平,只是想让大家能多了解一下一个老师的心声)。
一般会送礼,并且很大气的那种(不是礼品价值的大气,是家长为人的大气,OK?),家长普遍情商比较高,脑子活络,家庭条件也比较良好,对子女的未来很关注,但未必会有耐心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所以对老师寄予的希望很大,相当于希望花钱买省心。但这些家长倒也不会很追究你是否对他家孩子有特殊优待和额外照顾,送礼就是送礼而已。其实教育一直都是主张家庭教育优先,老师学校只是教方法和规则的。对这类家长,我觉得与其给老师送厚礼,不如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看到孩子身上的特长。
还有一种家长属于挺会经营,也挺精明的,他们对于送礼也是很花心思,用最少的钱办最得体的事。平时经常会跟老师联络,问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啊,哪些方面有长进,哪些方面不够好,要老师多费心啊,多教教啊之类。总之属于特会打点那种,觉得我们的礼到了,你就要特别关注我们的孩子。这种家长,我作为老师跟他们打交道不可避免,但是作为朋友还是有点敬而远之。
最后一种,也就是不太会由家长出面来送礼,或者由小孩画一幅画,送一张贺卡一束花什么的。说实话,对于这样的小孩,大多数老师真的不会有什么冷落之意。只要小孩乖巧懂事,成绩不拖后腿,上进努力,如果是因为小孩家里不是太宽裕,我们一般还会特意多多关照的。
综上所述,但凡有点良知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真的不是以家长送礼多少来区别对待小孩的,而是以小孩和家长给你的感受来对待的。将心比心,这是一个人际社会,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彻底脱离人情往来,即便是亲朋好友之间也会涉及礼品红包,只是老师这个身份让很多事情变得太复杂太敏感。要我说,最好大家都不送礼,退回到同一起跑线,免得老师犯愁,家长也犯愁。如果暂时无法扭转这种格局,也请家长抱着平常心,坦然一点,平和一点,你是诚心诚意送礼还是抱有目的送礼的,真的太明显。我只能代表自己,不供你参考。
我不能保证真的对每个小孩都完全同等照看,一个班上,总会有一些特出挑和特调皮的需要老师额外花心思,这不代表老师会偏心或者厚此薄彼,只是带好一个班,真的需要方方面面都做的很周到,我们也是人,也会有不足之处和个人感情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