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宁强县千名干部下基层暨“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动员大会在舒家坝镇召开。; R. l: K, T6 q) }
会议要求干部下基层坚持心到、身到、情到,切实解决几件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不扰民不添乱,不刮风不作秀,真正把下基层活动作为干部经受锻炼、砥砺思想、改进作风、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b1 i! M$ f6 o
会议强调,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做到下得去、稳得住、干得好……
2 b5 ^: I% c' Q" n; } 以下,我们将陆续编发宁强县干部驻村人员之一“雄风”的下基层纪实文图,看看基层普通干部在这次接地气活动中的一线体验,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2 \2 s& D- r+ \4 w# x6 z7 a) ^* t! W
宁强“雄风”的《下基层纪实》告诉你到底有没有好干部?
9 R- H) z& ~4 ^/ S& T8 F- d* C
下基层活动纪实(一):宝珠观文家河印象0 S* O1 h% F# |) x0 K* Y
7月8日,多云。
4 V A8 x, z' B: _( A& I2 k 我和S提前相约早上起来在各自家里吃了早饭之后,7点半准时从县城骑自行车,到大概10多公里远的宝珠观文家河村,也就是去初步了解下住宿与村上的情况。因为上个星期五,我们在镇上开了动员大会之后已是下午3点多了,因为单位上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我们就没到村上去报道,而是在镇上分别与两村的村干部接了个头,就又回到单位忙了一个下午。
2 [! S8 `$ D% R1 m
; q# g0 ^3 s) B1 s& G) C 说实话,这次干部下基层我并不想去。因为无论按资历与下基层的次数和时间,都轮不到我再去了。可这次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估计搞的比以往更加扎实,而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因此单位又选派了我和S两个老同志去“打头阵”。话又说回来,其实在哪工作都无所谓。再说,下去走走看看,与群众交流交流,也有莫大的好处:一是锻炼了身体,二是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三是还可以欣赏到农村的风景,四是可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等。
1 {( T6 S- h! p W+ l' @* B4 { M* A6 a清早才7点20分,S就给我打电话催我快走。我6点多起来洗漱之后,热了点米饭,边吃边上了1个多小时的网。他打电话后,我赶紧收拾了东西,下楼骑上车子,到广场与他汇合。他还买了10个核桃馍放在车兜里。我们沿着108国道朝西边骑去。很快就到单位附近的公路上了,S到单位去拿了把雨伞和资料等,我就到前面去买了两瓶水。不到5分钟,他就骑着车子来了。 K- @2 t, H6 Q0 s" {
/ f0 z# p$ n6 g3 j3 p/ p, X 我们沿着公路继续前行。虽然太阳已升的很高了,但天上有云,加之耳边“呼呼”的风声,一点都不热。很快,我们就到了朝宝珠观走的路口。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再沿108国道走了,而是要沿西北方向的宁青公路走。
/ @5 J J1 Q5 Y$ x+ S9 N7 T! x# u4 { x" T/ _4 p; V
宁青公路是上前年新拓宽的,路况好,比较宽阔,路边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竹子及其他树木、秧苗杂草等。虽然要持续一段上坡路,但坡度并不大,因此也不怎么费力。这时我又想骑2010年下基层时行路比较难,由于这条路正在施工,属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那种。$ j6 }$ l! h; ~2 G0 p
( k1 R: q3 v% D9 ?! ` L+ z( g
不到半小时,我们就到了黄家梁垭口,那里因公路改道时弄出了个大坪,施工人员正在那建亭子。由于这里地里位置较高,视野比较开阔,隐约能看见宝珠观的一些房子。因为过了这里就要持续下坡了,路比较陡,弯度大,我们调整了下车子,又站在那朝远处看了看,就一阵风地下山了。
9 Y y5 b4 f& q1 M# ^6 i. C; W3 ]+ J( U7 h5 b# G' X! p6 {& Q
不到5分钟,我们就下到谷底地势较为平坦的公路上。路边有一些小洋楼,门前种植了一些鲜艳的花草,路坎下是绿油油的秧田,远处是连绵的青山,山脚下有条清澈的小河,天空还有很多飞舞的燕子......这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舒服与和谐,有点心旷神怡的感觉。4 S* O2 S. K" G/ d. O- U
8 `) X8 s- \5 _; X8 Y, b2 l3 I 我们又骑了大概10分钟,就到宝珠观村了。宝珠观村原来是沙河子乡政府所在地,后因机构改革被撤并到现在的镇了。据说在很早以前,这里有个道观,因为这地方人们养的猪长的又肥又大又快,人称“宝猪”,之后就演变为“宝珠”了。再后来有人在那建了座道观,因此就叫“宝珠观”了。该村是陕西省扶贫重点村,村子建设的相当不错,很多大人物都来参观指导过:一排排民居整齐地排列在公路两边,最显眼最漂亮最有气势的就是那座由天津援建、大概有3层高的小学;路边地里还种植着大片的香菇,上面盖着遮阳网,黑压压的,很有规模。7 Y, T4 P0 X7 d% Y! j, k4 ^0 {& h$ Q, j
& J& o* d& f8 C6 Y3 P! a 宝珠观村具体是S驻村的地方,而我所在的文家河还在前面大概有5里路的另一条沟里。因为我们是同一个单位来的,又是同路,我就下来顺便看看热闹,也算是学习吧。+ ]/ x1 S4 ]3 a* t7 R
3 ^5 H2 Y/ K6 ?( b
村支书就住在村委会附近,我们很快就找到村支书的家了。他住的是两层高的小洋楼,门开着,但屋子里没见人。我大声吆喝一声,村支书立即从里面出来后,忙招呼我们上楼上去坐。我们跟着他上了二楼的客厅。客厅比较大,里面摆放着沙发、电视等。客厅里有点闷热,村支书立即打开空调,接着又烧水泡茶。我走到阳台观望,一眼就能看见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有上面田里的香菇棚以及那段被水已冲毁的河堤等。
/ E$ V& L, v3 n% d' Y1 ]" P- R& s9 J0 Q% {$ V, O
村支书是位能干又热情的中年人。他把茶泡好后,叫我进去喝茶。我进去和他攀谈起来,从他那里了解些他家的情况以及该村的现状和存在的具体困难与问题。因为我没有驻这个村,所以只问了个大概。再说,以后有的是时间弄清楚全这里的详细情况。
% H$ K c# q K! S/ E
0 m. B/ Y+ {$ j. J3 i" P# f 我们聊了一会儿,又谈到这次驻村的问题。村支书让S直接住在他家,包括吃饭。我和S推辞说,那样会给他家添很多麻烦,还是直接住在村上,吃饭问题走哪吃哪,自己解决,万一没地方吃饭,再到他家吃好了。村支书同意了我们的意见。于是,我们与他一起到了村委会。, B9 q& ?$ {. e
% L( J/ |, N( k$ E. ]: s
村委会是两层楼的房子,第二层是村卫生所。村支书打开一楼一间办公室,整齐地摆放着两张办公桌,里面还有半间,也有两张简陋的桌子,其中一张上摆放着电脑,整个屋子大概有7、8个平米,显得很拥挤。村支书说把里面半间收拾一下,S就住在那好了。我觉得这地方条件不错(思辉也这样认为),不仅可以办公、休息,空余时间还可以上会网。$ r' L( W2 [* ]* d* b
0 n0 @- @" G8 x# B 接着,我们与村支书就开始收拾屋子,很快就收拾的干干净净。接着,村支书又找来一张钢丝床支在里面。S是个勤快又爱干净的人,他又拿着扫帚把外面的办公室与院坝打扫了一遍。村支书把旁边的会议室打开,我们进去参观了一下——墙上挂了好几张中省市县领导来该村调研的照片以及各种奖牌;办公桌是椭圆形的,旁边还有电教设备等,村支书又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5 u8 o! ?' w/ d* Z3 ?4 V* _# I
8 \$ a! o' _% n' \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我们说要到下面农户家去转转后,还要到文家河去,村支书让我们在他家吃了饭之后陪我们去转。我们说不用麻烦他了,他也没有再坚持。我们与他道别之后,推着车子继续沿着公路前行。; J/ n+ b* n) T! o" O/ @
- L: K' x. z% w2 f9 b% x" n; b
前面不远就是移民安置点,虽然这里修建的大多是一层楼的房子,但修的都是一排一排的,十分整齐。有一中年妇女正在门前晒粮食,我们走过去与她打招呼,她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家去坐,我们也没有推辞,把车子停好后就去参观她家的房子。她家房子里外的墙都没有粉,屋子地面也没有打,地上堆放着一些才从地里挖回来不久的洋芋。我们问了下原因,她说由于手头紧,等有钱了以后再粉刷。我们与她聊了一会,又到别家门前看了看,就骑上自行车向文家河赶去。
) h+ O' O; y5 ^* a; p' _+ O9 r6 Y) s' Y' L3 ]
文家河大概距离宝珠观有5公里,虽然并不远,但要走完宝珠观村的地界后,才到了另一个村陈家坝,然后再从那沿着一条4米左右宽的乡村公路往北走约两公里多,才到文家河村。
8 r/ X7 r8 u7 Z" _$ ?& C0 |
8 @1 ?5 A% a6 N6 T8 U4 i 幸亏今天太阳不大,骑在车子上并不热。大概骑了有10多分钟,就到了文家河。其实这地方我来过,只不过当时停留的时间很短,或者说只是路过而已。但这次要在这里住3个月,想起来时间还是很漫长的。
6 j5 O8 j! V. |2 a2 ]8 p! v9 d0 K: Z6 `- V
中午十一点多,我们就到了村上。村支书骑着摩托车正准备进城办事,一看我们来了,他就说暂时不去了。我们让他去忙他的事情,可他非要坚持留下来陪我们。0 {5 ~2 |, Y4 k% u, s
# ]& @6 A1 ^! b
与宝珠观相比,这里的条件显然差了很多:一是地里位置比较偏僻;二是村上的房子只有一层,虽然是前几年上面投资修的,但一遇雨天楼面就漏水,前面的院坝也没有硬化,地上长了一些杂草,别人还堆了一些沙子;三是该村没有网络,上不了网。4 Y" W. q" q7 k
1 y- Z* O- k P) c
好在村支书人年轻,才40多一点,又是大专文化,原先在镇上当干部,后来回到本村任支书,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的面貌大有改观,各项工作完成的都比较出色,尤其该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了百亩烤烟、千亩中药材、养黄羊等,带动了该村部分农户产业发展。
% `7 ? i/ P7 k6 Y: o2 G3 W$ Q: ~: }3 Z8 N, P
我们到办公室后,只见椭圆形的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有关会议记录及上级要检查的各种档案资料,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牌,但屋顶的墙面有漏水的痕迹。村支书,里面还有半间房子没啥漏水,我可以住在里面。我跟在支书后面进去看了下,大概有7、8平米大,有一张办公桌,另外还堆放着一些还没有发完的沼气器具等。1 V3 ?( S+ f1 R
7 M D& M* |8 V" n9 `4 V$ `3 k4 X
接着,我和支书、S分头收拾屋里屋外,不大一会,就收拾好了,还把村上的钢丝床从另一个屋里搬来支好。我们在会议室又坐了一会,了解了一下全村的大概情况以及存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村支书简要地给我介绍一些情况,虽然有些问题每次下派来都在提,解决难度很大,但我都一一作了详细记录。; c( n2 x) M0 o+ f8 m" E
( }7 {5 F" n1 ^; V, s
我们聊了大概有一个小时,我就劝村支书赶紧去办他自己的事情。他推辞了一番,又给我们安排了下吃饭问题,就骑车进城办事去了。我和思辉在村上坐了一阵,便决定先到村附近转转。+ ]- _& E0 |9 ~7 \
3 F) l Q- a0 A+ _5 n' D8 _3 v
距离村委会不远,就是支书家。靠右面有一些从山上搬迁下来集中安置在那的农户,修的房子沿着沟边排列着,大概有10多户,许多农户的外墙还没有粉刷。我们沿着房前的简易路朝前走,不远处有一60多岁的老农正在修建烤烟房。我们走过去仔细询问了他家的情况、烤烟生长情况、上面能补助多少烤烟房款、如何烤烟等。他都一一作了回答,我们还进去参观了下烤烟房,房子用的是一种新型的板材,也就是以前地震时用的那种活动板房建材。他家种了40多亩烤烟,建了两间烤房,上面能补助8000元左右,其余的要自己掏。因为马上要开始烤烟了,得赶紧把烤房建好。
; D# H, z! H; j2 z: M" F8 I' m) L1 J: Y* I h" _
我们鼓励了他一番,又朝前走了几户,但门上基本上没人。再往前走,就上山了,也没了人家。我们原路返回,又沿着河边的公路朝上走。公路下面的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烤烟、秧苗、玉米等,地里偶尔能见到有老人在除草;对面就是高山,山上长满了不成才的树木。路的右边偶尔有一些农户,大部分都是小洋楼,但也有修了没有粉刷的,还有少量的土房子。考虑到以后时间多,加之大多数家中都没有人,我打算以后再去走访调查。& l5 L) s( b5 V# M) u" M' T0 `
( a5 d$ Z' ^% k" D A( i$ e 大概走了二、三百米远,有点热了,我们顺着田间小路下到河边。清澈的河水哗哗地流淌着,河边的杂草疯长着,河里的石头被水冲洗的十分光滑干净。我们在河边坐了一会,又沿着小河而上,感觉到非常凉爽。大概又前行了七、八百米,我们就顺着公路返回村上。这时已经快下午三点了,我们在村上吃些带来的核桃馍,又喝足了水,快四点了,我们决定返回县城。因为今天来只是看看情况,也没有带被子,只有等到明天把被子带下来,才可以安营扎在。我们便骑上自行车原路返回。
% T A% S O% n
' n" s2 \" z5 R3 g% a 到了宝珠观,已是下午5点多了。我们在那又休息了一会,并与该村村支书打了声招呼,村支书再三要请我们吃饭,我们谢绝了他的好意。之后,我们骑上自行车朝县城一路飞奔而去。等回到家里,已经是快7点了。(文/雄风)
2 S e* V ?* y5 `
. O+ e4 }+ }, V+ |. i2 N5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