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
“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在别人的眼里,这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歌词,于她而言,就是她恪守的人生信条。在从事20多年的医疗护理职业生涯中,她始终秉持这一信念,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和热心,守护着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无数患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她就是南郑县人民医院护士、省级优质护理服务优秀护士获得者——曾从梅。
! n0 r7 O7 R% l 现年40岁的曾从梅,1992年毕业后就被安排到南郑县黄官中心卫生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此后的10多年里,她扎根山区医疗服务,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一片山区的百姓。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一年,曾从梅给一下不满周岁、患有腹泻的婴儿打肌肉针,屁股上刚进针,大便喷了她一身。此时的曾从梅并没有躲开,依然坚持给婴儿打完针,才换了身干净衣服。就是这样“救死扶伤,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扎根在曾从梅的心里,陪伴着并感动着她照顾的每一位患者。/ o* k& e2 M2 E/ U0 A6 p- X: K
作为一名普通的护士,她怀着对生命强烈的敬畏感和使命感,始终高度负责,始终敬业奉献,始终宽人慈爱。病人是幸福的,因为有她这样的人守护着他们。她是快乐的,因为她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患者和同事们的支持和认可。
3 v4 {' }: u3 F% i" B$ Q- a- q 2005年曾从梅调到县医院工作。那年夏天,科室收治了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人在发病48小时后出现中间综合症,而此病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机械通气。当时由于医院呼吸机简易,效果差,副作用大,而患者需要较长时间辅助呼吸才能挽救生命,为此采用了人工气囊通气与同步简易呼吸机通气交替使用。作为责任护士的曾从梅把幼小的孩子委托给爱人,天天守在病房,一边做家属的思想工作,一边和护理姐妹们轮流进行了艰苦而有效的辅助通气。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上班下班,患者呼吸衰竭持续了7天,人工气囊硬是在护士们手上捏了7天7夜。她的手被磨出了血泡,眼睛充满血丝。终于,患者清醒了,但由于女孩羞于面对现实,非常不配合治疗。担心患者再出现意外,曾从梅始终坚持陪伴在患者身边安慰她、鼓励她,和她交朋友,又从家里拿来熬好的米汤从胃管里慢慢注入。在她的帮助下,这位19岁的女孩终于战胜了自我,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由于治疗护理得当,病人拔管后免于并发症,最终痊愈出院。几天后,女孩再次来到医院,悄悄地把自己亲手绣的鞋垫放在曾从梅的办公桌上。" |! `& J$ V o" X1 X* D
神经内科是县医院刚成立两年的新科室,人员少且年轻护士多,专科知识欠缺,病人病情重。作为科室里的骨干力量,她不怕脏不怕累,带头为患者主动做晨间护理、洗头、擦浴、口腔护理、翻身拍背、修剪指甲,并经常带领组内护士主动走进病房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病情和生理、心理问题,细化护理内容,帮助病人解决困难,推进护理工作专业化、人性化,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科室护理单元收到患者表扬信40余封、锦旗13面。+ \" M. A8 L" ^4 t+ \+ m2 w
去年7月的一天,一位40多岁的女病人因意识丧失住进了病房,曾从梅是她的责任护士。这位患者身份不明,没有家属亲人,是由警察送来的。患者双目失明,大小便失禁,又没有人照顾,她住的病房弥漫着屎尿的臭味,同病房的病人纷纷要求换病房。做为责任护士的她没有丝毫抱怨,为患者擦洗、翻身,倾倒集尿袋的尿液,擦大便,并拿来自己的内衣给患者穿上。通过她的护理和医生的治疗,第二天这位患者清醒了,但是智力有障碍,说不清楚家住住址。曾从梅一边负责患者的治疗护理、一边为她买饭照顾起居,继续寻找她的家人。在公安的帮助下,一周后终于找到了她的家人。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看着幸福相拥在一起的病患一家人,曾从梅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余艳)2 l+ _- I% Z% z& ~* P+ ^
. N; U8 X8 W3 E7 d9 H6 d/ _
|
|